导航
×关闭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

2024-04-15 来源:天气网

导读:在众多节日中,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从这中可以看出端午节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传说,也有纪念某一历史人物而来,那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呢?想知道端午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1、纪念屈原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后来被赶出都城,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之后,楚国百姓到汨罗江边去吊唁他,有个渔夫还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中,只是为了让鱼虾不去吃咬屈原的身躯,后来大家都纷纷效仿,之后就慢慢演变成粽子,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一些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2、纪念伍子胥说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比较流行,说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在自刎之前,子胥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但是,夫差闻言大怒,在五月五日把子胥尸体投入大江,后来就口口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3、纪念孝女曹娥说

关于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来自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故事。传说十四岁的孝女曹娥因为父亲溺于江中,整天沿江哭泣,十七天之后的五月五日也投江了,五日后抱出父尸,之后,这段神话就慢慢传到了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所以,也有的人说,端午节是魏了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

源于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

屈原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先祖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得名声,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国被,投奔吴国。受吴王阖闾重用,大破楚国,北镇齐晋,南服越人,官拜相国公。

吴王夫差继位后,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联齐抗越”的主张,前484年便赠伍子胥剑,赐自尽。子胥愤恨自刎,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由于伍子胥尸沉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有些文献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130—143),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人,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邯郸淳所撰《曹娥碑》中即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君”即指“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后来,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另也有传说认为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而没有追究其父的溺江时间。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