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和尚不喝酒的规定 佛教推崇稀粥的原因

2024-04-23 来源:天气网

导读:和尚的饮食有讲究,戒律更多,戒色戒酒是其中的禁忌事项,若是触犯的话可是要逐出寺院的,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禁忌呢?和尚不喝酒的规定是怎么来的呢?而佛教推崇稀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和尚不喝酒的规定 佛教推崇稀粥的原因

和尚

和尚不喝酒的规定

和尚不喝酒,这是佛教五戒中的规定。《大爱道比丘尼经》说“夫酒为毒药,酒为毒水,酒为毒气,众失之源,众恶之本。”对酒深恶痛绝。

佛经《四分律》还把饮酒之过,归纳成十点,称为“饮酒十过”:

一、颜色恶。饮酒之人,容色变常,无有善相。

二、下劣。饮酒之人,威仪不整,举止轻薄,被人视为下劣。

三、相视不明。狂饮之后,头昏眼花,色境难辨。

四、现瞋恚相。喝醉之人,不顾亲属贤善,恣肆忿怒。

五、坏田业资生。恣饮放逸,破费产业。

六、致疾病。饮酒过度,身体失调,以致疾病。

七、益斗讼。醉酒发狠,与人争竞,不惜身命。

八、恶名流布,耽饮纵恣,弃舍善法,丑名恶声,远近流布。

九、智慧减少,酒醉昏迷,减少智慧。

十、命终堕恶道。朋狎饮酒,不修善行,恶业日益增多,至临终后坠入恶道。

更有甚者,佛经还把饮酒的罪状归纳成三十六失或三十五过等,竭力主张禁酒。

佛教虽严格禁酒,但和尚中嗜酒者却也不少,宋代的济公和尚,也是嗜酒的。小说《济公传》中济公常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宋初陶谷《清异录》记载河阳有位名僧法常“酷嗜酒,无寒暑风雨,常醉。醉则熟寝,觉即朗吟”。他对别人称赞饮酒之乐时说:“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不可得而量也。”

佛门中只有对生病的和尚有所放松,如《分别功德论》规定:生病的和尚可以饮酒。这可以说是例外开恩吧!

和尚不喝酒的规定 佛教推崇稀粥的原因

佛教推崇稀粥的原因

佛门清苦,推崇稀粥。经书上说食粥有善除饥、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等五大益处。《摩诃僧祇律》还归纳出食粥有“十利”:

一、资色,资益身躯,颜容丰盛。

二、增力,补益旭羸,增长气力。

三、益寿,补养元气,寿算增益。

四、安乐,清净柔软,食则安乐。

五、辩说,滋润喉吻,论议无碍。

六、除风,调和通利,风气消除。

七、消宿食,温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辞清,气无凝滞,辞辩清扬。

九、除饥,适充口腹,饥馁顿除。

十、消渴,喉吻露润,渴想随消。

佛经上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舍住卫城时,喜食粥,下偈称赞食粥十利说: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

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欲生人天常受乐,应当以粥施众僧。

佛门重粥,据《十诵律》载,佛在迦户国时,居士们动脑筋,煮了各种原料的粥来施僧众和尚,归纳起来有8种之多:

一、酥粥,以牛马等酥和于米粟煮成粥。

二、油粥,以荏酥麻等和米粟煮成粥。

三、胡麻粥,以胡藤子和米粟煮成粥。

四、乳粥,以牛马等奶和米粟煮成粥。

五、小豆粥,以绿、赤豆等和米粟煮成粥。

六、摩沙豆粥,以摩沙豆(拟即大豆)和米粟煮成粥。

七、麻子粥,以黄麻子和米粟煮成粥。

八、薄粥,用米或粟煮成稀粥。

正因为佛门重粥,《释氏稽古略·粥疏》称赞说:粥是“药粮”。

在中国汉族地区,把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要吃八宝粥。相传这一天是释迎牟尼成道日。在佛祖成佛之前,因他苦修多年,人瘦如柴、思想动摇。这时,遇见了一位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粥,使他精力恢复,继续端坐修炼,终于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入定得道。佛祖成道日吃八宝粥的习俗因此也随佛教典故一并传入我国。宋代时,夏历十二月初八,不仅佛寺,而且民间也普遍吃这种粥,这种粥或称为七宝五味粥,或称为腊八粥,或称为佛粥。据周密《武林旧事》载,因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和米煮成粥,故称为腊八粥。在明代北京是以米果等多味杂成煮粥,以多种食物杂者为胜。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载,其主要做法是:“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和尚不喝酒的规定,佛教推崇稀粥的原因”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