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古代迎春活动要祭祀芒神 鞭春牛是什么习俗

2024-04-28 来源:天气网

导读: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代表春天的开始。立春民间有很多习俗,古代的一些风俗与现在差不多,而且比我们过得还要隆重些,那么你知道古代迎春活动要祭祀芒神吗?这是怎样一种风俗呢?鞭春牛又是什么习俗,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古代迎春活动要祭祀芒神 鞭春牛是什么习俗

立春

古代迎春活动要祭祀芒神

春至而万物生,因此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

古时,朝廷极为重视立春。在立春日迎春,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迎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迎接春神句芒。句芒是我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春神、木神,专司草木发芽之职。传说,句芒是伏羲的属神,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名字叫“重”,人面鸟身,四方脸,穿白衣,驾着两条龙。

经过逐渐演变,到了近代,句芒变成了如今我们在年画里看见的牧童形象,头上梳着双髻,手里拿着柳鞭,所以又称“芒童”。

因为他除了掌管粮食的供给,使百姓免于饥饿之外,还掌管金银财富与人的寿命,所以,人们都很崇拜他,向他祈福、祈食、祈财、祈寿。

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一书里面,则记载了一种“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燃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

鞭春牛,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习俗

立春日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鞭春牛。所谓鞭春牛,即用泥造土牛,于立春日置于东郊的春台上以杖鞭之,象征着农耕开始。鞭春牛又称“打春”,所以后世也把“立春”称为“打春”。

古代迎春活动要祭祀芒神 鞭春牛是什么习俗

立春

汉代,鞭春牛的风俗已相当流行。立春日清晨,京城百官身着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于城门外,官员执鞭击土牛,以示劝农。这种仪式,逐渐固定下来,并传到了各郡县。

宋代鞭春牛时,四门皆打开,各出土牛,牛身饰彩,鼓乐相迎,照例是首席长官用装饰华丽的“春鞭”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

随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这一习俗被称为“抢春”。民间俗信:抢得牛头,大吉大利;抢到牛身上的“肉”,养蚕必丰收;抢到牛角上的土,庄稼必丰收;抢到牛肚子里的粮食,一年五谷丰登,仓满囤流。

明清至民国时期,鞭春牛活动更加趣味盎然。人们用彩纸扎成春牛,并在春牛的肚腹里装满核桃、栗子、枣等干果及五谷。在喧闹的锣鼓、鞭炮声中,官吏手执春鞭鞭打春牛的腹部,牛腹中的干果、五谷顿时撒满一地。围观的民众在欢闹声中,争先恐后地拾捡地上的五谷果品。

除鞭春牛外,立春这天,有些地方的民间艺人也会制作许多小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报酬。

此外,民间的木版年画艺人还会创作各种各样的“春牛图”。印刷之后,由一些商贩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一张张送上,称为“报春”。送“春牛图”,其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古代迎春活动要祭祀芒神,鞭春牛是什么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