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的7月17日我们将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虽然说现在距离三伏天还有点早,毕竟还有三个多月呢,但是,容小编说一句,今年的“三伏天”为40天,是一个大三伏。也就是说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会很长,天气会很热。如果你有冬病夏治的打算,那么2018三伏贴具体时间你现在就可以留意了,下面就是小编送上的2018三伏贴时间表,请过目。
2018三伏贴具体时间 2018三伏贴时间表
2018三伏贴具体时间 2018三伏贴时间表
头伏: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中伏: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末伏: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三伏天是怎么样计算的
按照传统历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人们也叫这一天为入伏。夏至以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三伏天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
专业人士推荐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三伏天
伏天宜喝黄芪粥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
黄芪粥,古已有之。在苏轼的诗中,就曾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白居易也有一首《斋居》诗写道:“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两首诗中的“黄耆”就是“黄芪”,而“赤箭”是指中药天麻。黄芪、天麻之类的在今人看来纯属药材,而在古人看来却可列入日常食谱。从白居易到苏轼,自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这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古代儒医不分,白居易、苏东坡之辈想必也深谙药食同源之理吧。
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黄芪约30克,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动作。
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黄芪粥的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感到精神十足。
结语: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这时候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想了解更多关于三伏天的信息请点击》》》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