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2018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8年火把节是几月初几

2018-04-27 来源:天气网

导语: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节日.虽然有多个民族过火把节,可在我们的印象里,彝族同胞的火把节要隆重得多。 这就跟傣族的泼水节一样,虽然过泼水节的不仅仅是一个傣族。所以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关于布火把节的相关信心,首先我们要知道2018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日,了解从时间开始。

2018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8年火把节是几月初几

2018火把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8年火把节是几月初几

农历2018年火把节的日期: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 (戊戌年(狗年)六月廿四)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火把节的习俗

火把节的习俗

一、敬天祭祖

人们一般认为,祖灵能保佑后代子孙繁荣昌盛,永传不替;后代子孙要想得到祖灵护佑与赐福,就必须对祖灵奉行祭祀。彝族是祖灵崇拜最厚重的民族,就像彝谚云:“人作斋则荣,人祭祖则盛”。彝族认为,祭祀祖先神灵,可以得到祖灵神秘力量的庇佑。彝族祖灵崇拜,在其节日等民间祭祀仪式中得到集中体现。“最易唤起亲情的民族节日,便成了祭祀者与被祭祀者保持密切联系的最重要的时机。用有规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节日仪式祭祀祖先,在郑重其事的社群心理沉淀了厚重的历史责任。祖灵的祭祀,实际上是人类社群对营生压力的一种适应,由此而转化为祖先崇拜,并在节日之中集中体现出来。”[

祭祖是火把节的一个重要民俗特质,而且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关于火把节敬天祭祖,各种文献、方志的说法大体一致。《南诏野史》说:“谕以是日(6月 24日)祭祖,不赴者罪。”《云南图经志书》(景泰)说:“每岁6月25日,杀牲祭祖。”《云南通志·临安》说:“敬天祭祖,长幼皆严肃,无敢哗者。” 《续云南通志》引《临安府志》:“爨蛮俗或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至期,搭棚以敬天祭祖。”《云南通志·易门》说:“祀祖于门首,拜坟祭祖。”《赵州志》:“祭祖设尸,或凭古树,事必决于火头。”民国《元江志稿》说:“祭天地祖先。”《贵州通志》普安府风俗:“州志,夷人每岁以冬夏二季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属豕宰牛,以祭其先,小儿各持火炬喧戏于市,如上元,除岁然。” 陆次云《峒溪纤志》:“六月二十四日,名火把节,苗相聚啖牛豕,鬂人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

火把节的习俗

二、占田祈丰

彝族火把节所要达到的首要目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节日的最终诉求,也是欢度节日的民族心理愿望。火把节是彝族十月历岁首之节,颇象汉族春节,有辞旧迎新的意味。在火把节盛行的武定、禄劝彝族地区,彝家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 “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耍火把将地下的火种引出来”,“耍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病虫害”等。这些说法中有迷信成分,也说明火把节与农业丰收的关系。明《楚雄县志》:“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燃松炬照室及田间,每田水口每荞地一处各磔一鸡以祈丰收。”乾隆《云南通志》:“照田祈年。”乾隆《石屏州志》:“四野松炬烛天,亏岁之一丰凶。”乾隆《陆凉州志》和民国《建水州志》:“设牲醛祈岁。”乾隆《新兴州志》:“照田占岁。”道光《昆明州志》:“照田占岁。”道光《大姚县志》:“束松为炬高丈余,入夜争先燃之,村落用以照田,占岁之丰欠。”民国《昆明县志》:“以炬之明暗占岁丰欠。”《江州县志》:“照禾占丰欠。”民国《禄劝县志》:“照岁祈年。”《牟定县志》风俗志:“六月二十四日星回节谓之火把节,斫松为燎,高丈余,入夜燃之村落,用于照田,以炬之明暗占岁之丰歉,街市儿童扬松脂末,互相烧洒为戏,以户杀牲饮酒。”

三、烧虫逐疫

中国以农为本,蝗虫一向是敌害,并受害最深。《诗经》:“去其螟腾,及其孟贼,无害人田雅,田祖有神,秉界炎火。”据徐光启《农政全书》统计,早在春秋至战国400多年间,受蝗害就有110次之多。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有“烧祭”蝗虫的记载,殷人腹地是蝗灾的高发地带,蝗灾不断而烧祭频频。甲骨文中就有烧祭蝗虫的记载[4]。正是举着火把祭田祖,烧螟蝗的含义,所以《中华风俗志》说:建水县,“街燃松炬,酸饮村落,以炬插田,设醛致祷,即诗‘田祖有神,秉界炎火’之意。”李京《云南志略》鬂人风俗:“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秆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驱禳。”许印芳《五塘杂俎》:“火把节之日既夕,在所人户,同时燃树,入室遍照幽隐,口中喃喃作逐疫送穷语。而农人持火照田以祈年,樵牧渔猎各照所适,求利益大光明中。”

火把节的习俗

四、叫魂赎魂

川滇黔桂各地彝族普遍认为,人有三个灵魂,灵魂永不死。人死是三个灵魂离开身体的表现及结果。他们认为身体只不过是灵魂存在的一个载体,没有灵魂的存在,体内的血、气就不会产生,身体因此也就不复存在。彝文经典《说文·论人道》说:“始祖希母遮,昭穆二先人,他是自然造,身体赋灵魂,血与气攸分”①。凉山彝族传说:“古时世上只有‘按遮’、‘瓦沙’这两户人,由于灵魂不离身体,他们的子孙越来越多,以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天神恩体古兹为了拯救人类,用铁棍从天上打下来,每户有一人的灵魂被打掉,即每家有一人被打死,死者的灵魂——鬼能够使活人的灵魂永远离开身体,人间因此才出现了死人的现象。”在彝族祖先崇拜者看来,人生时,灵魂附于身体之内,人死后则独立存在,或栖附于他物,或往来于阴阳世界,或游离于死者的村寨或住所附近。他们称这种游离存在的灵魂为“鬼”。所以,彝族是一个特别强调灵魂观念的民族,为了不使灵魂离开自己的身体,彝族便产生和传承了各种各样的叫魂习俗。火把节的另一个重要民俗特质,即各种叫魂、赎魂仪式。

火因对人类的实际功利,即不仅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同时,也可瞬间毁灭一切的灾害性,自古赢得彝族的顶礼膜拜。彝族传统火把节,是彝族深层火崇拜物化的重大节日。火把节的火崇拜,不仅源于火能烧虫逐疫的自然属性,也源自彝民笃信火能占田祈丰的精神属性。不论烧虫逐疫,还是占田祈丰,其背后的诉求,都一致指向农作物的丰产丰收。只有农作物获得不断的丰产丰收,才能够保证人自身的生生不息。

火把节,作为彝族年度性重大传统节日,敬天祭祖、叫魂赎魂、烧虫逐疫、占田祈丰仪式,构成了其四个最为重要的民俗特质,呈现出火把节独特的文化意义,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彝族传统火把节的传承。同时,彝族通过周期性演述这些节日民俗特质,不断地沟通着天地人际关系,同时,也规范着彝族现实社会。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精彩推荐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