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的身体机能从对抗冬天的严寒,到春天舒展开来。这时候我们需要顺应季节的便来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养生就是我们现在要关注的重点。那么2019雨水气节如何养生呢?下面就来看看2019雨水节气吃什么养生的详细介绍。
2019雨水气节如何养生 2019雨水节气吃什么养生
2019雨水节气
注意预防倒春寒引起的疾病
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市民应该注意身体保健,避免在这个时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容易出汗,这时候脱衣服容易着凉,不减衣服闷热难受。养生专家建议,体热的市民出门在外可多带一件轻便的衣服,避免着凉。“因为春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容易伤骨关节致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好,却不知道这些疾病会一直潜伏体内,年老时聚积爆发。”
春季不宜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尤其是洗完头就赶着出去,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很容易出现“偏头风”的症状。
雨水养生
暖湿天气注意脾胃气滞
雨水时节,养生应该着重强调“调养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
首先平时喝水尽量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另外,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2019雨水节气吃什么养生
饮食以平性为宜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雨水节气吃什么
雨水养生宜食粥
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提到:“正月宜食粥”,这是因为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药物而成的药粥,对身体很有滋补作用,并且雨水时节肝旺脾胃虚弱,宜采用食粥的方法对脾胃进行滋补。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粥方达62种之多,清代医学家王士雄更明确指出“病人,产妇,粥养最宜”,并将粥称为“世间第一补物”。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气旺,则各脏自强;胃气一败,则百药难治。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衰老,消化功能当然也会随之衰退,所以饮食以少而精和清淡熟软为佳。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具有补脾润胃、祛除浊气等功效。药粥具有汤剂、流质、半流质的特点,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而且可养胃气、助肝阳、治疗慢性病。它与丸散膏丹比较起来,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又可根据需要加减药物。
雨水养生宜轻补
在雨水节气中,我国北方虽然雨水仍然较少,但地湿之气渐升。并且早晨会有浮霜、飘露出现,所以针对其独特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当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除风湿。又由于此时天气依然寒冷,并且按照中国的阴阳八卦理论此节气属阴,阴具有收敛的性质,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还是可以适当进补的,只不过要轻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沙参等都是很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谚语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大枣亦是此时的最好补品,因此物性平味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乙、丙及黏液质等,是补脾和胃的佳品。老年人、孩童及脾胃素弱的人,春季宜经常服用大枣羹、焦枣茶,常可达到健脾生津、补中益气的效用。
结语:雨水节气我们要注意防止倒春寒,不要着急穿清凉的春装,饮食要也要注意,喝粥最合适。欲了解更多雨水习俗、尝试、养生、食谱请点击》》》雨水是几月几日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