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个节气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存在的意义。雨水节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雨水增加,其次是期间还有可能有倒春寒。但是雨水节气是怎么来的呢?如果你也想知道,下面就来看看雨水节气的由来传说吧!
雨水节气的由来传说 雨水节气是怎么来的
二十四节气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作用特别重要。
雨水节气
雨水节令美食
元宵佳节正值雨水节气期间,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过去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说。元宵也叫圆子和团子。因煮熟后浮在汤面上,故又名“汤圆”、“浮圆子”。吃元宵取“团”和“圆”之音,寓意为团团圆圆。元宵作为节令食品,相传始于晋代,而盛于唐宋。《荆楚岁时记》上有“正月十五作豆油糕”的记载。这种豆糜油糕就是元宵的前身。唐代称为“汤中牢子”或“粉果”。而宋之前很少有人咏过元宵。宋代周必大在《平园续稿》中曾讲到:“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
“宋代姜白石有首诗:“贵客钩帘看卸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珍品”即是指元宵。宋时风俗,每逢元夕将“乳糖国子……沙团子……十般糖之类,皆用楼锅装花盘架车儿,簇插飞蛾红灯彩盖,歌叫喧阂。”(宋·周密《武林旧事》),将元宵放在金盘细盒中馈送便称之为“市食合儿”,足见其在当时之珍贵了。
汤圆
清代诗人李调元曾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细;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由此便可以看出古代元宵节时的热闹场面。妇女在人流奔涌中常常把钗细挤落在地。宋代,元宵夜阂时还会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锢坠饵,往往得之。东都遗风也。”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我国南北元宵形成了由多种地方风味到特色。元宵的馅料除可以用白糖、桂花、果仁、芝麻外,还可用鲜肉、火腿、虾仁等。宁波的汤元可谓“驰名中外”,软滑油润,糯而不腻。安徽的安庆汤元,以汤汁鲜美而著称,香甜可口。成都则以“赖汤元”、“郭汤元”最为有名,品种风味迥异于他处。馅心主要有芝麻、豆沙、麻昔、花生、水晶、冰糖、樱桃、’玫瑰8种0而“葛粉圆子”,“橘龚圆子”,都是汤圆中的上品。
“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欢度元宵佳节时,常会想起台湾民歌“卖汤圆”:“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让我们共同祝愿身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佳节快乐,早日团圆共享祖国元宵佳节之乐。
结语:今年的元宵和雨水节气在同一天,今年雨水也要吃汤圆了。欲了解更多雨水习俗、尝试、养生、食谱请点击》》》雨水是几月几日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