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入伏的时间总是与夏至相关,可以说知道夏至节气在什么时候,才能计算出入伏在什么时候,因为入伏是从夏至日开始数的。那么,入伏从夏至往后多少天算起?夏天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呢?想知道入伏在夏至后的什么时候,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入伏
入伏从夏至往后多少天算起
夏至过后三庚日才入伏。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根据中国历书(也就是计算年月日的书)规定:“夏至三庚日数头伏”,也就是说入伏要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此外,需要注意,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
夏天入伏是怎么计算的
初伏也叫做头伏是在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入伏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后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
入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伏天什么时候最热
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但是这三个伏天中,中伏是最热的时间段,所以有“热在中伏”的说法。因为从初伏开始,降雨量增加,地表的湿度也随之增加。 在阳光直射下,地面吸收热量,超过每天散发的热量,导致地表热量积聚。,到了中伏必然会达到最高最大值,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控制,内部气流下沉使天气以晴朗少云为主,太阳光照更加强烈,地面温度也会持续高温。这是中伏之所以成为全年最热时间段的原因所在。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入伏从夏至往后多少天算起,夏天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