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明节有很多国家都在过,除我国之外,还有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我国清明节主要的食俗有青团,暖菇包,鸡蛋,子推馍等等,那么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你知道多少呢?清明节的起源和风俗活动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和风俗活动
扫墓祭祖
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清明节的起源和风俗活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