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上巳节的起源 三月三祓禊与歌会

2024-03-18 来源:天气网

导读:上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这天也是三月三,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关于上巳节的起源,你知道多少呢?三月三要进行的习俗活动很多,三月三祓禊与歌会就是其中一个,接下来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了解具体详情吧。

上巳节的起源 三月三祓禊与歌会

上巳节

上巳节的起源

上巳节起源于很早,在周朝初年的春社活动中,就是上巳节的源头。因为那时的春社活动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后来在上巳日举行。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此节固然有祭祀,但春游、踏青和娱乐、交往是主要内容,也可以把它看作古时一个娱乐节。

到魏晋时,上巳节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举行。主要活动仍然是踏青、祓禊。祓禊就是临河洗浴,以消灾祈福。这反映了人们沉闷一个冬天之后的精神调整需求。相传周时周公召集过一次曲水之宴。又在《周礼》中记载上巳日女巫进行驱鬼避邪活动。人们洗浴一次就觉得邪疾已去,会全年健康。三是东汉时人们乞求生育平安,妇女们便到水边洗浴,以除去疾病,生得贵子。同时兼有男女交往、野外游乐性质。从时间上看,三月三与上巳日相差不远,固定一个时间便于君臣和民众参加活动。再说上巳的“巳”字,在篆字中呈蛇形,所以在十二地支中配以蛇的形象,称为巳蛇。古人也认为龙蛇同宗,蛇往往引喻着“子”的含义,这样上巳的意义就与上子、赏子类同。据说此时求子就很灵验。

晋朝时,有过曲水流觞的习俗。觞,指酒杯,流觞就是把酒杯放在水中,让它随波瓢流。本来是一种祭火仪式,但流觞与浮卵还有同型关系,是古神话中简狄沐浴吞玄鸟之卵而生商祖契的回祭,感谢上苍的赐赠。相传东晋大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在会稽山的兰亭召集文人做曲水流觞游戏,后来他把活动中留下的30多首诗结成《兰亭集》,他亲自写了序言,成为千古名篇。古人在上巳时要采摘、观赏和祭祀,故有秉兰之说。兰花是长在水边的香草,上巳日摘赏兰花就是消灾守洁的方式之一。兰花也是香料,洗浴中不可缺少。秉兰也有河边采摘花草以求生子的意思,那么上巳、三月三的踏青、采摘活动就被赋予了生命意义。

上巳节的起源 三月三祓禊与歌会

三月三

三月三祓禊与歌会

上巳在南北朝时主要以祓禊、登高和曲水流觞为主。到唐代则是携带酒水出游、踏青聚饮为主。那时新科进士要参加“曲江游宴”。宋元时又出现“水上迎祥之乐”,明清时又侧重于春游,有“寻春直须三月三”之说。这个节日,王公大臣、文人墨士们最为喜欢,民间青年男女也是十分喜欢的,古时在京城四郊都有许多天然游乐场所,人们出游很方便。三月三时,是我国温带地区杏花、桃花、迎春花、梨花次第开放的时候,人们来到郊外村外,看百草萌生、花儿丛丛、蜂飞蝶舞、春鸟鸣啭,自然要产生许多仲春的感慨和明丽的诗文。

上巳节传到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游乐为主的三月三。各民族也有了自己的名称。比如壮族把此日叫作歌节,为了纪念歌王刘三姐又称为歌仙会。侗族要在这天抢花炮、斗牛、对歌,叫做花炮节。还有黎族、畲族、布依族等都有三月三活动和名称,而且不像汉族人把三月三淡化了。

上巳节固定于三月三,又与寒食、清明两节融合在一起,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合流过程,所以说这是清明活动系列。既然合流了,唐玄宗下令全国士庶寒食扫墓,并顺应民意承认清明,规定此时全国放假四日,这是在时间上能够使三月三、寒食、清明连成一体的重要条件。既然合流了,那么寒食、清明的扫墓祭祖与上巳、三月三的祓禊、踏青等娱乐活动就揉成了一个整体,在这几天中随意安排吧。

王母娘娘生日

我国许多传统节日,先后受到了道家学说、道教教义的影响,有的甚至直接被道教利用起来,为宣传他们的教义,吸引、联络更多教徒服务。春节的全神像中主要是道家神仙,三月三活动也为道家所用。特别是,他们宣传三月三日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要在这天举行一年一度的蟠桃大会,八方神仙们都要去为她祝寿。还产生了孝子白猿偷桃、上天见王母娘娘受封赏和孙悟空蟠桃会饮醉的一系列故事。在河北赵县梨林地区,流传着雪花梨来历的传说。说是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吃了一个仙桃,便把桃核随手一扔,那核竟然掉到人间来,生根发芽,长成了雪花梨。又说是八仙之一何仙姑带来了仙桃核,所以赵县的雪花梨又甜又脆,远近闻名。各地民歌中,一提到三月三,经常把它与王母娘娘联系起来,强化了她的特定主角地位。在一些道观中,也有王母娘娘蟠桃会的图画出现。现在看,把三月三与王母娘娘联系起来,是丰富了三月三的文化内涵。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上巳节的起源,三月三祓禊与歌会”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