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和文化,我们需要去了解并且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将它发扬光大之,这是我们共同肩负的文化使命。那么,端午习俗之采菖蒲是怎样的呢?据悉古代还有饮用菖蒲酒的习俗,想知道菖蒲在古人端午节日生活中的位置,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菖蒲
端午习俗之采菖蒲
端午还有采菖蒲的习俗。《吕氏春秋·任地》篇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在古人观察物候的眼中,菖蒲不是一般的草木,而是能先百草而生、代表农耕时期到来的标志性植物。菖蒲的这一特殊地位,当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菖蒲具备某种神秘的力量。
菖蒲也是端午节采药之一大宗。《本草》说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轻身不忘,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端午节又名“天中节”。古人有“天中五瑞”的说法,指的就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岁时杂记》记载:“端午刻菖艾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王沂公帖子云:‘明朝知是天中节,旋刻菖蒲要辟邪。’”菖蒲能辟邪去瘟,当然是神异之论。但菖蒲有药用价值是中医中确定的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古代的端午诗歌中颇有咏及菖蒲者,如苏东坡为皇太后和皇后所制端午贺节诗中就有“万岁菖蒲酒,千秋琥珀杯”“共献菖蒲酒,君王寿万春”这样的佳句。
实际上,中医药用菖蒲中实际上有三种植物,均简称菖蒲,即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荆楚岁时记》云:“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除了祛邪,菖蒲还被认为有更大的神力。《南方草木状》记广东番禺采菖蒲之俗云:“番禺东有涧,涧中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xì)焉。”这种“一寸九节”的菖蒲,就不是水菖蒲和石菖蒲,而是节菖蒲。古人以菖蒲为剑,过端午节悬之,名为蒲剑。《清嘉录》记“截蒲为剑……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这里用的就不是节菖蒲或石菖蒲,而是水菖蒲。以水菖蒲为剑避邪克毒的原因,我推测一是水菖蒲叶形状似剑,二是水菖蒲根于水泽,性与火相克,在端午对来源于火属性的“毒”和“邪”自有克制之功。
菖蒲酒
饮用菖蒲酒的习俗
宋代宫廷中有端午节饮用菖蒲酒的习俗,前引苏轼诗句可以为证明。梅尧臣诗也有“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这样的句子,可见没有菖蒲,是让他觉得这个端午过得缺乏节味的重要指标。而得到菖蒲后的感觉,则大不相同:“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端午饮酒,有没有菖蒲会有这样大的差别,菖蒲在古人端午节日生活中的位置可以推知了。
民间同样流行这一风俗。《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又引《玄微集》云:“预研朱砂、雄黄细末,五月五日小调,用槐纸五斤,如小钱大。写天地日月星五字,捻作五圆,桃柳汤吞下,大治疟疾,汉三十代虚静先生秘法。”这是张天师系统家传的做法。这类药酒在明代民间普遍有使用。嘉靖《汀州府志》:“饮酒,午时侵晨,磨雄黄和草药于酒饮之,以辟邪气;及午供养祖先毕,则切菖蒲泛酒。大小胥庆,盖以菖蒲能延年故也。”万历《贵州志》:“取菖蒲细切,拌以雄黄,谓之续寿酒。”万历《扬州府志》:“泛酒用菖蒲、丹砂、雄黄,近作雄黄杯相赠。”清代亦相沿此俗。《清嘉录》记载清人端午:“研雄黄酒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亦记:“端午以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此即雄黄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避毒虫。”这里提到的雄黄酒,不由得让人想到饮雄黄酒最有名的桥段,那就是《白蛇传》剧中许仙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的故事。喝了雄黄酒后的白娘子一下现了白蛇真身,将文弱的许仙惊吓而死。不得已白娘子只能去盗仙草,由此引出后来水漫金山、断桥相聚的故事。曾经读过郭娟写的评论《白娘子饮下雄黄酒》,文章的题意是写突变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本来夫妻恩爱的许仙和白娘子,因为饮雄黄酒这个细节带来剧情的突变,故事顿时生出曲折。那人文章写得好一片花团锦簇,好多年前读过,今天还依稀记得。
菖蒲在端午使用的范围非常广。古人过端午除了悬菖蒲于门首,做蒲剑、蒲人、浸酒而饮之之外,还有饮菖蒲粥、食菖蒲果子、作菖蒲浴,等等。《暖姝由笔》记载,北京古代端午还有穿蒲鞋的习俗。到了端午,不论贵贱人等,都一定“买新蒲鞋穿之过节,岁以为常”。这些与菖蒲相关的习俗尽管变化万千,而其目的则是一定的,大致都不出延寿避邪之域。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习俗之采菖蒲,饮用菖蒲酒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