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立春为何要贴春帖 “咬春”是什么

2024-04-28 来源:天气网

导读: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24节气的第一个,立春到来表示严冬已逝,气温开始回升,万物也要复苏了。在立春的习俗里,有着贴春贴一项,那么立春为何要贴春帖呢?“咬春”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立春为何要贴春帖 “咬春”是什么

立春

立春为何要贴春帖

春帖,又称“宜春帖”“春书”等,是立春日贴在房屋内的装饰物,类似于春联。

迄今所知,关于春帖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晋傅咸所撰的《燕赋》一文。当时,人们用彩帛剪成燕形,来赞美春天。后人把剪成的燕形当作首饰,戴在头上,并贴“宜春”二字。唐代,则张贴于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帖也由最初的贴“宜春”字演化为“斗方”“春条”“框对”等多种形式。

斗方亦称“斗斤”,用正方形纸斜放竖立,尖角向四边放,书写字样。可写单字如“春”“福”“满”等。春条是单条书写的吉语,如“恭贺新禧”“抬头见喜”“龙马精神”“吉庆有余”等,多贴于房门或墙壁上,呈长框对条状。贴于大门左右柱或壁上的叫作框对,分为上联和下联,其格式与一般对联相同。

在春帖的多种形式中,最具文采的是框对。我国民间在立春日张贴的框对,多为一些固定格式的赞颂语,与春节时张贴的春联类同。

到了北宋,朝廷对立春日贴春帖的习俗极为重视,甚至要求当时的翰林学士写帖子词进献。在官府的倡导之下,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风行一时。

清代,此习俗仍很流行。不仅立春要作春帖词,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也要作帖子,而且还有专门悬挂的地方。

立春日贴春帖,其实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万象更新的期盼,以及对吉祥安康的强烈渴望。到了近现代,贴春帖的习俗逐渐被春节贴春联的习俗给同化了。

立春为何要贴春帖 “咬春”是什么

立春

“咬春”是什么

旧时,在立春这一天,全国各地均有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的风俗,称为“咬春”。在立春这天把生菜、果品、饼、糖等放在盘中,取迎春之意,这种盘称为“春盘”。春盘中的饼即春饼。春饼开始时是放在春盘里的,后来发展为单独的春饼。

吃春盘的习俗,源于北朝大臣李谔。他于立春日把萝卜、芹菜作为盘菜赠给邻里亲友,江淮一带效以为俗。《荆楚岁时记》即载有当时立春日“啖春饼、生菜”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撰写的《燕京岁时记》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人们将生菜切细,以春饼卷着食用。节前,市肆即插标供买,为春盘中必备之物。饼的馅料因时因地而异,到清代也有改用炒菜做馅的。

立春日吃春卷,取“春到人间一卷之”的意趣。春卷起源于宋代,是一种流行于全国城乡的民间小吃。其做法是用面粉摊成圆形薄面皮,卷春菜、鲜肉糜,或其他调料配制的馅,用油炸成,具有皮薄、色黄、香脆、质嫩、味鲜等特点。

我国北方,立春日盛行吃萝卜,据说可以解春困。《城北集》诗注在提及老北京的风俗时说:“立春后竞食生萝,名曰‘咬春’,半夜中街市犹有卖者,高呼曰‘赛过脆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现在,随着节俗及饮食文化的变化,人们在立春这天多吃面条和水饺,故而民间才广泛流传着“迎春饺子打春面”的俗谚。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立春为何要贴春帖,“咬春”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