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2024-04-30 来源:天气网

导读: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龙抬头,是传统节日之一,传说这天龙将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民间百姓看到后纷纷祈祷,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出现,这个节日又称“春龙节”等。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哪些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俗语常说:“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挑菜节。

龙在中国自古就被认定是吉祥之物,是主管降雨的尊神,农历的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全国各地大都已经进入了雨季,对于现在来说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但在古代,老百姓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普降甘霖、滋养万物是“龙”的功劳。久而久之,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有增无减,所以才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事实上,在“龙抬头”这天,经过冬眠的百虫开始苏醒,正所谓“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人们在当天有理发的习俗,与“龙抬头”之意讨个喜庆吉利的兆头。

我国明朝时期对这个礼俗就有相关记载。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说道:“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朝的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是天子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龙抬头之时,是春季来临、万物复苏之时,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在古代还有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依此来判断季节更替。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一

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便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一边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二

东海龙王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生于二月初二。有一天,小龙女悄悄溜出龙宫来到人间,正赶上人间大旱,草木都干枯了。龙女见此情景,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她从随身带的锦囊里取出一把红豆,向田里一撒,天空中立刻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雨后,方圆几百里的庄稼全都长得绿油油的。龙王得知此事后非常恼怒,认为龙女私自降雨,大逆不道,便将龙女逐出龙宫,永不相认。龙母非常思念女儿,每到小龙女生日二月初二这一天,她总要浮出水面,抬头眺望,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变成了大雨,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