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都是知道,孔子孟子韩非子都是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都不一样,当说出是一些思想主张的时候,你能一下子认出是谁提出来的吗?比如法术势,你知道法术势说的是什么?法术势是谁提出的吗?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古代
“法”“术”“势”说的是什么
“法”“术”“势”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提倡的政治权术。韩非子的“法”是建立在类似于荀况的“性恶论”的基础之上,减少了对人性善的期望而承袭了荀况“以法制之”“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的主张,强调统治者应采取一种主动的姿态,用“法”“势”“术”相结合的“王者之道”牢牢控制被统治者。韩非子认为:“民之故计,皆就安利而辟危穷”(《韩非子·五蠹》);“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篇》)。人天性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以功利为本,毫无情感成分可言。韩非子认为,人生而好利恶害,这是人之本能,但是此种本能既非善亦非恶,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已,此事实乃是一切法律制度得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韩非子并不主张化“性”,只是主张因“性”,即利用人性的弱点建立法律制度以治天下。所以,他说:“凡治天下者,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
韩非子之所以强调“术”,是希望统治者以真正的“王者”姿态从具体的统治事务中独立出来,而不是身陷于琐碎事务中不能自拔。“术”是随时可以运用到立法、行政、司法过程中的灵丹妙药。虽然韩非子强调功利实效,但另一面,他也颇受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因此并不主张统治者处处过问、事必躬亲。他认为,“圣人、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右下》),因为“知不足以遍知物”,“君不足以遍知臣”(《韩非子·难三》)。
韩非子强调“法”在统治中的作用,同时突出“势”的重要性。他所认为的“势”,主要指君王手中的权势、权威,即君主统治所依托的权力和威势。他认为:“君持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即把“势”看成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或特权。韩非子指出:“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不载于势,则功不立,名不遂。”君王能够“制贤”“王天下”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其能力高强、品德出众,而是由于拥有“势”而位尊权重,舍此,必将一事无成。
古代
法术势是谁提出的
“法、术、势”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韩非子之前,出现了商鞅、申不害、慎道,这三个人的思想各有特色,商鞅的思想重法,申不害的思想重术,而慎道则看重“势”。韩非子结合三位前辈的思想,在其老师荀子之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的治国思想。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之各自特色。
法、术、势是法家思想的精髓,法就是法律法规吗?术就是技术技巧吗?势就是形势趋势吗?当然都不是,很多人认为法家思想的法术只是一些奇谋巧计,阴险手段,但这些仅仅是术的层面,并不是法家思想真正的道。前面我们介绍了,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并非一种阴险手段。法家思想的目标就是富国强兵,而其理念就体现在这三个字上。
法家思想家就是发展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韩非子说“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力量强大,别人就会来朝拜;力量弱小,就要向别人朝拜;所以英明的君主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力量。法家思想奉行依法治国,为了达到依法治国的目的,把权力集中于君王的手上,君是法的代表,但是并不意味君可以凌驾于法之上。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韩非子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总之,法家思想的目标就是富国强兵,而其理念就体现在这三个字上:法术势。韩非子认为,只有将“法术势”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为而治”,而这里的“无为而治”其实是君主的“无为而治”,在上无为,在下才能有为,国家才能真正繁荣富强。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法术势说的是什么,法术势是谁提出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