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五花八门的做功德 做功德都有哪些形式

2024-05-28 来源:天气网
http://content.pic.tianqistatic.com/

导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做法事,比如家庭遇到难事了,家里人厄运缠身了,或者家里有人去世了,都需要请法师来做道场,丧葬中的说法是做功德。那么,五花八门的做功德你知道几个呢?做功德都有哪些形式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五花八门的做功德 做功德都有哪些形式

做功德

五花八门的做功德

做功德就是丧家请僧尼或道士或巫师等宗教执行者来家做各种法事,如诵经、拜忏、放焰口、送库、送脚尾库、打斋等仪式去超度死者的亡灵。在黑龙江望奎人从事丧事时,“必先请阴阳家(俗谓之出黑,又曰黑先生),因其死日之干支,以定入殓、起灵、破土、安葬之时,必选其与生人不相克害者为要,若有克害,则书符以镇之”。黑先生所用的法器,通常有高粱一斗、红白布各五尺、红头绳数十尺以及公鸡一只。°在吉林海龙一带,开吊时除请大宾点主外,富裕丧家常“延僧道修经”,而贫家不过备一班鼓吹,家奠而已。辽宁凤城、广宁等地,人死后多作佛事,“死之日,曰倒头经;三日,曰暖伴经;逢七则广召浮屠,挂榜扬幡,行香取水,曰念大经,即无力之家亦不免,但曰念小经,则惭愧矣”。河北张北一带将做道场称作佛事。

在丧礼期间,丧家多约僧道鼓乐作佛事。“昼则哮经、取水渡桥;夜则观灯、放焰口。”阳原人除人初丧时需延僧诵经,谓之倒头经外,通常都需在开吊前五日或三日,“先延僧诵经,亦有僧道对谈者。但在灵前谈经者,谓之清净经;并赴各庙游嗪者,谓之出堂经。出堂时,僧道在先,孝子在后,日各一次。有迎经、取水、请王、散灯及跑五方五地等种种名称。但前清,富家哮经类多出堂。民国以来,一则地方不靖,一则农村破产,故昔之出堂者,今则清净;清净者亦减至三、二日不等”。

通常在首七、三七、五七和伴宿之日,北京的丧家常请僧道诵经拜忏做功德。一般的人家都用俗称“禅经”的和尚经。如是仕宦绅商等富户,则用番(喇嘛)、道、禅三棚经,有的甚至还有尼姑经、坤道经和居士经。如果道场多,大都分院分棚举行以免混淆。如三棚经时,通常采取上午九点喇嘛上座,九点四十分道士上座,十点二十分和尚上座,并且由于他们需配合丧家的上祭,进行品咒、念斋仪折子等,所以要到十一点才下座。

番经通常对着灵堂。棚内挂黄缎子绣花经幢四筒,正面高悬黄缎绣花幡门一幅,上书庙宇名号,如雍和宫、白塔寺等。两边挂着同样质地的幡条。佛桌放大柄鼓一对,佛号一对,大铙、大钹各一对,海笛一对。喇嘛一般是7—13位不等,主要嗪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义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等

五花八门的做功德 做功德都有哪些形式

做功德

做功德都有哪些形式

道经一般设在棚里的东边,棚子内高悬蓝缎子绣花经幢四筒,经台上挂太乙寻声救苦天尊画像,供奉鲜果。棚内设敕令架,上插令旗、令剑、令牌、天蓬尺(也叫量天尺,上刻二十八星宿名)、如意、笏板等法物。并设铛子、锅子(小镲)、法鼓、忏钟、大磬、引磬、嗡子、木鱼、铃等法器。道士身披蓝袍,头戴“混元巾”,露着簪冠,通常有7—13位。其斋醮活动为“祈建无上资度升天道场”,嗪诵《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和《太上三元灭罪水忏》等。多按北京地方韵唱念。一天送三道疏:第一道给上元赦罪天尊;第二道给中元赦罪天尊;第三道给下元赦罪天尊。

禅经设在西边,棚内高悬红缎子绣花经幢四筒,经台上挂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画像,供奉素糕点,佛案上还放置绘有十殿阎君及其所设的地狱图像的佛牌子。棚内设铛子、镲锅、法鼓、忏钟、大磬、引磬、木鱼、铃、手炉等法器法物。和尚身披青袍,约7—13人。如只念白天经谓之“永日功德”,如夜间还有焰口,则谓之“昼夜功德”。如果停灵时间长,每天都需要哮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若只做一天道场,一般只嗪《金刚经》。该经共三十二分,上午念十六分后即送一道疏给上元菩萨。下午念十六分后送一道疏给中元菩萨。等念斋仪折子、宣八十八佛号,交供之后,再送一道疏给下元菩萨。送疏时,子孙院和尚要披花衣,吹梵乐,打大镲。长住寺的和尚则披红缎金线袈裟,禅念,素打七星。

尼姑经多为亲友送的。其经台多设在番经台下,棚中高悬紫缎绣花经幢四筒,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太祖佛像。尼姑身披灰袍,搭红编衫,一棚尼姑约9—13人。使用的法器法物与禅经略同,诵经、送疏则与禅经同。至于居士经也多是亲友送的。其人数不定,身穿青袍,搭紫红色缦衣。有时不念《金刚经》,而是在举个香赞之后合诵《弥陀经》然后转入《大弥陀赞》,进而举扬佛号。之后,到灵前回向,即告功德圆满。

僧道诵经到一个段落时都要送疏。所谓的疏,是道场恳求神佛对亡人赦罪的呈文,装在一个用黄纸叠成的长方形疏筒内,外贴一红签,上写收疏神佛的圣号。而送疏,就是将疏文送到门外焚化,让主管三界传达的白马先锋执神符将疏文送给神佛。因此,在送疏时,还有一份“钱粮”(黄钱、千张、元宝)作为酬谢。送疏时,通常是孝子用铜茶盘托着疏,铺排(僧道的杂务)也托着一铜茶盘,里边垫一块白布,谓之“搁盏”。如是和尚送疏,内放一碗茶水;如是道士送疏,内放一碗五谷杂粮,谓之杂食。引着孝子走在前面,僧众或道众敲打着法器随后,一直送到门外。这时门鼓号筒齐鸣,谓之接赞。僧众或道众高声举赞,孝子下跪,铺排急将疏接过来,放入早已点着了“钱粮”的铁盆内焚化,复将茶水泼于地下(如是五谷杂粮则放入铁盆内焚化),喊道:“孝子磕头吧,请起您哪!”孝子三叩首之后就可以回去了。僧道则转身回棚,鼓号再次齐鸣,谓之送赞。僧道回到棚中,马上登上月台,在灵前品咒。尼僧、居士送疏亦同,喇嘛则不焚疏,而只是到楼库前“持咒”扬些粮米而已。此外,道士的法衣一般都是缎子上刺绣青云白鹤、如意、灵芝等图案,分黄、红、绿三色。除了“高功”外,其余道士花衣上的图案有六种。在送疏时,道士每送一道疏要穿不同颜色的法衣。子孙院和尚和“口子”上的和尚的花衣一般是花卉图案,有红、蓝、紫等色,而“放正”的花衣为黄缎,上绣佛像或佛字。送疏时,他们也要每送一道疏换一次花衣。

在接三后,天津的富裕丧家通常要“哮经三日,一棚或三棚、五棚,有接七日哮经者,僧、道、番、尼无定。有同时并举者,曰对台经。每棚经毕,必送圣一次。届时,纷击法器,间以音乐鼓手,孝子送圣,焚化楼库、纸镍、衣服、器用等物。中下之家,稍节改之”。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五花八门的做功德,做功德都有哪些形式”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