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中秋节和重阳节的由来 腊八节和祭灶节是怎么回事

2024-06-26 来源:天气网
http://content.pic.tianqistatic.com/

导读:中秋节是重要的节日,重阳节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中秋放假,重阳节不放假,若是重阳节也有假期,那就太好了。那么,中秋节和重阳节的由来你知道吗?腊八节和祭灶节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中秋节和重阳节的由来 腊八节和祭灶节是怎么回事

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由来已久,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到了唐代,人们更加重视祭月的风俗,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什么时候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又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古代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风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中秋节和重阳节的由来 腊八节和祭灶节是怎么回事

重阳节

“腊八节”当天人们有什么习俗

腊八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大约从秦代开始,我国就把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汉代称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把这个节日改为腊月初八过,称为“腊八节”。从此,“腊八”就成为传统的节日了。

在腊八节这一天,老百姓有吃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的习俗。

“祭灶节”是怎么回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因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也称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时,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秋节和重阳节的由来,腊八节和祭灶节是怎么回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