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都会在古装剧中听到国子监,不少人为进入国子监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国子监是什么样的学府呢?社稷一词为何意呢?了解这些专有名词,对古代的一些官僚制度更为了解,接下来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国子监
“国子监”是什么样的学府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是设于隋代的“国子监”,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官办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代把大学叫太学,隋代开始改名为国子监。
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隋炀帝即位后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
唐高宗时期,曾一度把国子监改名为“司成馆”或“成均监”。宋初继承五代后周的制度,设立国子监,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社稷
“社稷”一词为何意
“社”指土地,“稷”指谷类。社稷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重要的祭祀。元帝遣使致祭社稷。元代的社稷岁祭是从至元七年(1270年)十二月开始的。至元三十年(1293年)正月,听御史中丞崔彧之言,于和义门内少南,始建社稷坛,总面积四十亩。社坛在东,稷坛在西,相去约五丈。社坛用土青赤白黑四色,正方形,中间实以常土,上面以黄土覆之。依方面从五色泥刷饰。四面,各设一阶梯。稷坛一如社坛之制,唯土不用五色,纯用一色黄土。
元廷于至元十年(1273年)为地方社稷坛制作了规定。规定称:“社稷五土,五谷之神,虽是以时致祭坛壝制度未行,于礼有阙。乞遍喻府州依法修理。”府州社稷坛,筑城西南,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阶四等,筑围墙,四面开门,于内社在东,稷在西。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国子监是什么样的学府,社稷一词为何意”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