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有刑罚,刑罚也有专有词汇,我们最常听到的是秋后处斩,对于这个词汇的出现,很多人都疑问问斩为什么非要秋后这个时间呢?除了刑罚,还有其他内容,那么重振旗鼓为什么说东再起山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刑罚
“问斩”为什么非要秋后这个时间
古代处决死囚时一般都是“秋后问斩”,这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为什么不在其他的季节执行死刑呢?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在古人眼里,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因此执行死刑也是选在肃杀的季节里,因为万物都在这个季节面临死亡,所以处死犯人也是顺应了天意。
到汉朝时,将死刑的执行以及重要的诉讼活动限制在秋季和冬季举行,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它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所以在古装影视剧或者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死刑犯人宣判时,都会加上一句:“秋后问斩。”
刑罚
重振旗鼓为什么说“东再起山”
在生活中,当有人在生意场上或是其他方面受到挫败时,总喜欢用“东山再起”来激励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可为什么偏偏要说成是东山再起呢?为什么就不能是其他山呢?其实,“东山再起”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当年前秦皇帝苻坚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企图进一步消灭东晋王朝。于是动员了全国的兵力,共计78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向江南发动了进攻。
大敌当前,晋孝武帝和满朝文武官员人心惶惶,而才华横溢的谢安,这时却隐居在会稽“东山”。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急需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谢安,宵衣旰食,调兵遣将,不敢懈怠,最终成功地指挥了淝水一战赢得完全胜利,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山再起”这一妇孺皆知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假如当年谢安复职为相前隐居的不是那个清幽宁谧的“东山”,那后来流传的成语或许就真的是什么“西山”“南山”“北山”之类“再起”了。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问斩为什么非要秋后这个时间,重振旗鼓为什么说东再起山”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