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人的哲学思想是很多的,关于哲学的一些专有词汇,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故事去了解,这样记忆也更深刻些,当我们看到这个词也能想起它的由来和含义。那么,拈花微笑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古人
“拈花微笑”是什么意思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领神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祥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槃”的最高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庖丁解牛的故事
“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而已为知者,殆而已矣。”
牛
庄子透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了养生之道。
庖丁开始学习宰牛时,未能了解牛的结构,看不出关节间有可以下刀的空隙,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完整的牛。三年后,他不曾看过完整的牛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庖丁不再用眼睛观察牛,而是用神去体会它。宰牛时按牛的自然结构,在筋骨的间隙处下刀,刀刃没有碰到经络和软骨,更不会碰到骨头。因此,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新磨的一样。
人的精神好比刀刃。刀刃要保持锋利,就不要让它碰到经络和软骨,更不要用刀去劈骨头。同样的,人要养生,就不要触及伤害身体的“经络、软骨和骨头”。这些东西是指“名”和“刑”。做坏事的人,当然会受到惩罚,除肉体上受罚外,犯罪的人也会受良心责备,精神受困扰而不能养生。有些人做好事,是为了“扬名声”,抱着这种心态行善的人,经常要戴着假面具做人,掩饰自己的诡计,精神不自觉地操劳,可是阴谋到最后往往败露于世,身败名裂。
总结一句,庄子认为人做好事,不要以沽名钓誉为目的,要自然而然去做,至于坏事,当然不能做,这就是养生的道理。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拈花微笑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