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端午节有着吃粽子的习俗,大家吃粽子在不同地方有何不同呢?口味会有不同,包粽子的手法也会不同,自古以来南北甜粽咸粽之争至今还在延续。那么,六月六为什么都要晒东西呢?想知道这个习俗的内容,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粽子
同时吃粽子,在不同地方有何不同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地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仅古时端午节的过法,南北方、东西部都是不一样的。
浙江桐卢县乡塾的学童,在这一天要给师长行礼,称之“衣丝”。广东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人们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南京人过端午节时,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及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
在河北地区,端午节这天,人们忌到井里打水,而在端午节之前要打好水,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在山东邹平县,端午节这天,每个人早起都要喝一杯酒,据说可以避邪。山西解州地区,端午节这天,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
在西部地区的陕西兴安州,端午节这天,地方官常常会亲自率领僚属参加竞渡,称为“踏石”。甘肃静宁州,端午节这天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则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等。
四川有石柱“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然后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然而,正是这些千奇百怪的端午风俗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端午文化。
晒书
“六月六”为什么都要晒东西
传说,当年唐僧历经千难万险从西天取回的佛经,在回国的途中不幸坠入大海。上苍被他们师徒的诚心所感动,就特意赐给一个大晴天,让他们把经卷晒干,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初六。又因为这好天气是上天所赐,所以民间又叫“天贶(kuàng)节”。
后来,人们就围绕着“天晴日朗”这个中心做文章,许多民俗就由此产生了。有晒书晒被的,说是能去除晦气;有晒面做酱的,说是能品高味美;有油刷门窗梁柱的,说是能防水拒蚀等。
这些民俗听起来像是无稽之谈,但细究一下,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因为,农历六月初六正处于小暑过后、立秋之前,此时天气炎热,人们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集中进行一次灭菌、杀虫的卫生活动,从医学卫生的角度来看是十分合理的。
就晒书、晒衣而论,完全有必要。每年夏季把藏书搬出来晒晒太阳、通通风,散去潮气,杀死蛀虫和细菌,这对书是一种保护。冬季御寒的棉衣、棉被,在夏天晒过之后,除了能消除细菌和潮湿的危害外,还能达到松软棉絮、保温的目的,冬天使用时更暖和。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吃粽子在不同地方有何不同,六月六为什么都要晒东西”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