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染指一词常在古装剧中出现,是一个不好的词汇,很多人都不是很懂这个词汇的由来,还以为是凭空出现的,用久之后就成了很自然的词汇。那么,染指有什么样的喻义?染指一词有什么历史典故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古人
“染指”有什么样的喻义?
“染指”一词是用来比喻获取非法的利益。这个词和食指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在《左传》中有记载,说郑国的公子宋的手指和一般人的不一样,有特异功能。他每次吃食物的时候,食指就会有反应,而且动作幅度比较大,这时就对他有一定的提示。
据说有一次,他吃饭时手指一直动个不停,结果他就被皇上召进宫中,一上朝就看见有一个特别大的大鼋被绑在堂柱上。郑灵公知道公子宋的手指有预知食物的本领,所以故意不给他吃鼋的肉,而其他在场的官员都得到了这样的美食。
所以公子宋就非常不高兴,径直向郑灵公的方向走去,将手指伸进鼎中,尝了一下味道,就立刻出去了。
这下惹怒了郑灵公,他觉得公子宋非常不懂得君臣之礼,当着众人的面对自己不尊,就扬言要将公子宋从严治罪。谁知公子宋比郑灵公早了一步,将郑灵公杀了。这件事情导致了郑国的内乱,公子宋也死于战乱之中,归根到底还是他的嘴馋惹的祸。
“染指”一词是从这样一个故事得来的,起初是指为了尝到美食,后来的入们就把染指比喻对什么有非分的想法或者是企图要参与到某件事之中。
染指一词有什么历史典故
“染指”的意思,是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息。当然也指插手别的事情。
提到“染指”一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那“染指”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呢?
“染指”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宣公四年》。
在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宋和子家两人一起去晋见郑灵公。在路上,子宋对子家说:“我的食指在动,今天一定能吃到非常美味的食物。”
子家听了子宋的话后,有些不敢相信。
古人
他们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看到一个厨师正在把一只已经煮熟的甲鱼切成片。
子宋和子家看到后,相互会心的一笑。
他们在笑的时候,刚好被郑灵公看到,郑灵公就问他们:“因何发笑?”
子家就把刚才他和子宋在路上的事告诉了郑灵公。
郑灵公听后,沉默了,并没有说什么。
到吃饭的时候,厨师把做好的甲鱼先端给郑灵公,然后再给当时在座的各位大夫。
之后,大家都开心的吃了起来。
然而,这时子宋却非常尴尬,由于郑灵公的特意安排,所以他面前的桌子上什么也没有,故而厨师并没有给他端上美味的甲鱼。
当时子宋在郑国掌握很大的权利,有时郑灵公也要忌惮他三分,所以他平常颇为飞扬跋扈。如今郑灵公却故意给他难堪,他自然很气愤。
于是,就不管郑灵公愿不愿意,就站起来,走到盛放甲鱼的大鼎面前,把手指伸进去蘸了一下,并尝了尝味道。
而后,就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这就是“染指”一词的由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染指有什么样的喻义,染指一词有什么历史典故”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