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和尚一词从何而来 和尚的别称有哪些

2024-07-16 来源:天气网

导读:佛教寺庙里不止有佛祖菩萨,还有和尚方丈,只有这些才能构成一个寺庙。那么你知道普通信众在与佛教徒交流时,都对和尚如何称呼吗?如果对其称谓缺乏了解,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出现。那么,和尚一词从何而来?和尚的别称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和尚一词从何而来 和尚的别称有哪些

和尚

“和尚”一词从何而来?

“和尚”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师”。和尚本来是对人的尊称,有一定资格而且能够成为人师的人,才能够被人称为和尚。但是这个称呼并不是男子的专用词,出家的女性同样有资格称为和尚。到了后来,和尚一词多用于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是出家的男性群体专用的名词,和之前的意思有点不太一样。现在人们称呼出家人为“法师”。

和尚这个词,是由西域语言的音转得来的。在印度,人世间的博士通称为“乌邪”,在于阗国称和社或和沙,中国人把它翻译成了和尚。所以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以及尚尼的。和尚一词,并不是佛教专用的名词,但是在佛教中,的确是有它的依据,佛教中的律藏、剃度师以及传戒师都被称作邬波驮耶,“和沙”一词,就是从此处得来的。

和尚”一词,是汉文的讹误,在汉文中最早出现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叫佛图澄为“大和尚”。但在律中通常不用和尚,而是用“和上”,这样是和流俗的讹误区别开来,因为,根据邬波驮耶的本意,应该被翻译为亲教师。只有那些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而且对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特别熟悉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然后才能被叫作邬波驮耶。这不但和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不同,也和中国误传的和尚不同。

和尚的别称有哪些

1.僧人:出家的佛教徒,有男有女。《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忙走了出来道:“原来是王大爷。请坐。僧人去烹茶来。”

2.和尚:本义为德高望重的出家人。一般指男性僧人,有时也指女僧,有时也泛指僧人。

3.释子:僧徒的通称,意为释迦弟子。

4.出家人:离开家当僧人、道士的人,舍弃世俗、清净修行的人。

5.比丘:一般指和尚,本义是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僧的通称。具足戒是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的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为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资格。

和尚一词从何而来 和尚的别称有哪些

和尚

6.头陀:本义是去掉尘垢烦恼,引申来称呼僧人。也可以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说孙行者一筋斗跳将起去,唬得那观音院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

7.沙门: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西游记》第五六回:“他们虽是丑陋,却也秉教沙门,皈依善果,不是甚么恶魔毒怪。”

8.行者:没有正式出家而在寺庙帮忙做杂务的信徒,尚未剃度而过着出家生活的佛教徒,也泛指一般的佛道修行者。

9.老衲:僧服叫做衲衣,所以老僧自称老衲,也可以作为僧人的谦称。

10.贫僧:僧人自称的谦辞,贫的意思不是经济上的,而是自谦道法修行上有所不足。《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道:“贫僧当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芜湖县甘露庵里的,后来在京师报国寺做方丈。”

11.尼姑:民间对出家女众的称呼,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

12.比丘尼:尼姑,女僧人,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

13.沙弥:刚出家的男佛教徒,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的七岁到二十岁的男性僧人。同样的女僧人称为沙弥尼。

14.禅师:一般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本义指专意坐禅,通晓禅定者,是通达禅定的比丘。

15.法师:一般指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对出家人的尊称。狭义的法师指精通佛法道法、可为人师、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出家人。

16.长老:指年龄大、法龄高、智慧德行高的大比丘,也可称为上座。也可以用作对僧人或对住持的尊称。

17.大师:对和尚的尊称。本义指能教化弟子、普度众生、降灭邪魔的高水平比丘。

18.师傅:对僧人的尊称。

19.住持: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后指掌管一寺之主僧。

20.方丈:寺院的住持或住持所居之处。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故后世称方丈。

21.喇嘛:我国藏、蒙两族对喇嘛僧侣的尊称。意译为上师、尚师,含有最上者、上人之义。后来对一般僧侣亦称喇嘛。

22.秃驴:骂和尚的话。

23.檀越:施主,梵语的音译。

24.施主:指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大会等之信众。也泛指一般的在家人。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和尚一词从何而来,和尚的别称有哪些”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