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古装剧女主的标配,那一定是有一个得力助手的,一般是身边的丫鬟,要不然就是闺中密友,不过丫鬟居多。丫鬟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婢女的一种称呼。丫鬟的身份地位很低,处于封建社会的最低阶层。那么为什么把婢女称为丫鬟呢?古代对婢女怎么称呼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丫鬟
为什么称呼婢女为“丫鬟”?
古代的女子到了十五岁,头发就不再剪短了。等到头发长了,她们就会梳起左右对称的双髻,双髻的形状就和树枝的丫权差不多,翘于头顶,所以这种发式又被古人称作“髻丫”,还有一些地区的方言中称为“丫头”。关于“髻丫”的历史记载有很多,如宋代陆游《浣纱女》中就记载了“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后来,考古学家在出土文物中也发现了“丫头”发式,其中最典型要数出土于扬州北郊扬庙镇一座唐代墓葬中的一个做舞蹈动作的陶俑,这个女子的头上就有“丫”字形的两个发髻,年龄也就有十二三岁。
“丫鬟”是由“丫头”演变过来的,在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中就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其中写的就是这个发式。另外,在一座发现于扬州邗江的南朝时梁代的墓葬中也有很多的画像砖,在砖上就塑有二十个女性供养人,其中有四个大像,十六个小像。大像梳着高髻,看上去像是贵妇人,而小像梳着双髻,很明显就是侍候贵妇人的“丫鬟”了。这就是古代“丫鬟”这一称呼的来历。
古代女子
古代对婢女怎么称呼
古代对婢女的称呼因时代和身份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称呼:
1.家仆:指在家里从属于主人的女仆。
2.奴婢:指在家里从属于主人的男女仆。
3.下人:指家里从属于主人的男仆和女仆。
4.家人:汉代时称之为家人,卢儿。
5.使女:宋朝时称之为使女。
6.丫头:因为婢女通常梳丫髻,被称为丫头。
总之,古代对婢女的称呼多种多样,根据她们的身份和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为什么称呼婢女为丫鬟,古代对婢女怎么称呼”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