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古代对领海也是极为重视的,尤其是清末的时候,大家都了解到海域的关键之处,我国也因为闭关锁国导致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事件。那么,你知道元代历史上的四次海禁吗?元朝的海禁政策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轮船
元代历史上的四次海禁
海禁就是指中国古代政府为了保障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制止非法走私行为实行的一种贸易政策,又称洋禁。
元朝时期,海外政策同以往的相比更具开放性,但是元朝出现了四次海禁,并且曾经罢废过市舶机构。元朝是第一个施行海禁政策的朝代。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影响不大,但是足以说明元朝的统治者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元朝从元世祖末年到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前后出现了四次海禁。
第一次海禁发生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八月,世祖“以征爪哇,暂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开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诏有司勿拘海舶,听其自便”结束,持续了大约两年。
第二次海禁发生在大德七年(1303年),是以“禁商下海”取消市舶机构为开端的,到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复立泉府院,整治市舶司事”结束。因为自唐中叶以来,市舶机构一直是管理海外贸易的主要机构,它的兴废和海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整治市舶司事”标志着第二次海禁结束。
第三次海禁开始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市舶提举司的取消,据史料记载:“至大四年罢之,禁下番船只。”到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七月“诏开下番市舶之禁”,又重新建立了市舶提举司,这标志着第三次海禁的结束。
轮船
第四次海禁是从元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开始,它的标志是英宗“罢市舶司,禁贾人下番”,到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三月结束,史料记载:“复置市舶提举司于泉州、庆元、广东三路。”这标志着第四次海禁结束。一直到元朝灭亡,市舶机构就再没有发生过变动。
元朝的海禁政策
禁止私人船只远洋航行
元朝实施了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私人船只进行远洋航行。只有国家授权的官方船只可以进行海外贸易。这限制了私人船只的活动范围,对于民间贸易和外交活动产生了较大的限制。
设置离岸岛屿作为海禁防线
元朝在东海和南海地区设置了一系列离岸岛屿,作为海禁防线。这些岛屿通常设有防线,驻有军队和巡逻船只,以监控和阻止擅自出航的船只。
同时,也设立了检查站,对经过的船只进行检查,以确保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代历史上的四次海禁,元朝的海禁政策”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