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么意思

2024-07-26 来源:天气网

导读:夏至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夏至在古代时候还颇受重视,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那么,夏至是哪一天?夏至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

“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两天。夏至时刻,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到达最北端,差不多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的白天时间达到最长,夜间的时间则达到最短。但是,这个时候北半球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地表的热量正在不断增多积累,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才到气温最高的时候。

我国古人用土圭最早确定出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古代先民发现这一天日影最短。夏至以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温度也逐渐炎热,农作物生长旺盛,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但同时,各种的杂草害虫也大量地滋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就是夏至日。“夏”,即夏天,“至”,乃极也。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它的气候特点为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

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地理书上所说的“天长夜短”的时刻。

夏至的寓意是“阴长阳短”,代表着阴气开始显现,同时阳气开始衰减,预示着夏季正式开始。人们认为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时我们体内的阳气开始降至谷底,所以需要关注自身健康和身体状况,保持清凉,保持食欲正常,切勿中暑。民间素有在“三伏天”贴“三伏贴”的习俗,旨在祛除体内的湿气,冬病夏治,强身健体。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就是指“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夏至过后,随着气温一天天地升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祖以祈求灾消年丰。时至今日,夏至的传统习俗依旧丰富多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赛龙舟”。夏至这一天,人们组织舞狮、龙舟比赛等活动,热闹庆祝。在饮食习俗上,南方吃五色饭,吃蛇胆,喝酸梅汤等,北方则是吃夏至面,喝绿茶、饮绿豆汤等。这些流传至今的习俗,都是庆贺夏至的到来、祈愿好运降临。

诗人杜甫说,“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白昼酷暑难熬夏夜苦短,开窗纳凉惬意。王安石则在《初夏即事》里说,“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诗人通过嗅觉和视觉的细腻传神描写,将夏至时节的美好瞬间,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从中可以感受到夏至的美妙和人们对这个节气的热爱和珍视。

夏至的节气也与人生有着深厚的联系。夏至,天气炙热,骄阳似火,草木葳蕤,万物蓬勃。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当像夏天一样“热情似火”,且凡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情热爱,要保持“持续高温”不断为上。同时,正值暑气高温时节,在生活起居中要信奉“物极必反”的法则,不得贪图一时之爽,因为热冷相遇,必然炸裂。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朋友就有在大汗淋漓之后,为降温、贪图一时的口舌之欲,服用了冰箱里大量的冰镇啤酒,随着“咚咚咚”的一阵牛饮狂造,立刻导致身体各个器官严重衰竭,身体的确爽歪歪了,但也当下毙命归西。所以,夏至过后,食用生冷食物、夜间纳凉等,都应该节制有度。特别是在高温下的室外滞留时间过长,不能过量猛然服用冰镇冷饮及食物,也不可贪图凉爽长时间置身于空调房内,适当地流汗,也是身体排毒的自然需要。

另外,遇事切记不可心焦气燥,一点就爆,应当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凡事沉得住气,不急躁,不焦虑,不贩卖恐慌,不走极端,便会避免步入“欲速不达”的怪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放慢脚步过慢生活,三伏天也自然会感觉到身心清凉清爽,生活惬意,生命蓬勃,生机无限。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夏至是哪一天,夏至是什么意思”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