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考试都有考试的内容,古代的考试虽然单一,但是特别难,而且录取的名额也特别少,好几年才考一次,并且考试分好多个阶段。那么,古代科举考试必备的著作有哪些?古代科举考试主要内容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读书
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于《五经》之上。《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声名鹊起。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5)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古代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事实上,科举考试的考核形式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科举考试的次数和内容都不相同。
在唐朝和宋初,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但在宋太宗时期,科举考试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而到了宋英宗治平三年,科举考试又被规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
具体考试的次数周期依朝代有所变化,但相对稳定的是,科举考试不是只有一个阶段,而是前前后后要经历四个阶段。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设你是科举制时期一个无名无份的小官吏,你决心要通过科举考核改变人生,那你大概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
首先,便是童试。
诗人
童试是科举考试的初级阶段,总共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考试分布在不同时期,考试内容也不相同。
县试一般在每年的二月份举行,会由你们县的知县主持,县试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和诗赋,如果你通过了考试,便有机会晋级到下一环节。
第二阶段便是府试,府试在每年四月份举行,一般由知府或知州主持,考试内容与县试相似,只是难度和范围更大。
等到通过府试,你便来到了童试的最后一关——院试。
院试由主管一省教育的学政主持,通常在六月份举行,内容除先前的八股文、试歌外,加上了经、史、时务等内容。
如果你有实力通过院试,那你便会被授予“生员”的称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秀才。
此时,你或许正为你能在童试中脱颖而出感到骄傲,但事实上,真正的考核才刚刚开始。
你将会来到科举考试的第二关——乡试。
乡试是省级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举办时间一般为秋季八月份,因此,乡试也被称作“秋闱”。
在隋唐时期,乡试的科目繁多,主要分成了常科和制科两大类。
常科分为生徒和乡贡两种,项目涵盖进士和明经等多种形式,由于这项内容多需背诵,因此凭借常科通过考试的考生也因此被人小看。
而制科则是由皇帝根据需要临时设立的科目,考核内容更具难度和灵活性,能更加展示出优秀考试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等到通过了乡试,你会被称作“举人”,这才能正式做官,像在“儒林外传”中范进考上举人发疯,足可见其选拔难度。
科举考试的第三关,是会试。
会试是国家级考试,专门交由礼部主持,考生需要专门赶赴京城参考,考试时间定于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
会试是连接乡试和殿试的重要一环,考试内容也要求更加严格。
会试的考核内容既包括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理解和应用,也有对社会时事和国家政策的分析和评论。
除此之外,会试关注到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国家治理的文章写作,这无疑对考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规范。
通过会试后,你将获得“贡士”的称号,而你的下一阶段,便是直面皇帝的殿试。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阶段,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试策问,当场交卷。
试想你只是一个寒门学士,最终却能凭借自己努力亲面圣上,这听起来的确非常了不得,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或许会在考核过程中紧张失败。
你需要针对皇帝提出的问题,结合国家当今发展状况,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的现场应对能力,实在是令人钦佩。
到这里,所有通过殿试的考生都被称为“进士”,而其中成绩最优秀的前三名,便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古代科举考试必备的著作有哪些,古代科举考试主要内容”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