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秋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祭月是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祭一轮晴空的圆月,天涯故里,情思相寄,所以中秋节也是充满浪漫的节日。那么,中秋时节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呢?广西偷秋之俗是什么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中秋节
中秋时节的娱乐活动
中秋时节,人们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玩花灯”“中秋歌会”“中秋游园”等。“玩花灯”主要是孩童的活动,花灯既有用柚子做的,也有用竹片和纸做的。用柚子做的花灯,又称果灯,其制作方法是将柚子的果肉挖出来,在柚子皮上面雕镂各种图案,在已挖空的柚子中间点上蜡烛。花灯做成后,孩童或提于手中到处玩耍,或将其放到池塘或小河中,任其顺水漂流,于是整个江面星星点点,非常好看。“中秋歌会”主要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其中以壮族的“中秋歌圩”、苗族和侗族的“中秋芦笙会”、仫佬族的“中秋走坡”和京族的“中秋唱哈”最具特
色。“中秋游园”活动主要盛行于城镇。每逢中秋月明之夜,桂平西山、阳朔月亮山、武鸣灵水、柳州鱼峰山等地,常游人如织,人们或赏月,或登高,或泛舟,或载歌载舞,深夜方归。
“中秋交友”之俗多盛行于村寨。龙胜、天等、东兰、凭祥等地的壮族青年男女,罗城的仫佬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佳节都会赠礼求偶。男青年给姑娘送上几斤月饼和一些布料,姑娘若有意,则于当年农历九月初九回赠一双布鞋和一块布料。龙胜等地壮族有男青年走寨尝糯米糕的习俗。中秋之夜,姑娘们相约集体制作米糕。她们将米糕分三等:上等多放糖,味极甜;中等只放少许糖,味稍甜;下等不放糖,味淡。当晚,男青年相约串寨,姑娘们会选择性地分赠米糕,在他们之中选择各自意中人。尝到甜蜜米糕者心中大喜,尝到微甜米糕者心中尚存希望,尝到味淡米糕者心中多有遗憾。柳城等地的壮、汉民族在中秋时节有结拜兄弟姐妹的习俗,俗称“结同年”。其时,同一村寨或几个村寨的青年男女分别聚会,互相结拜,男子称“十兄弟”或“兄弟会”,女子称“十姐妹”或“姐妹会”,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结同年”以年龄为序互称兄弟或姐妹,每年中秋聚会一次,共叙友情。在日常生活中,“兄弟会”“姐妹会”互相帮助。
月饼
广西偷秋之俗是什么
广西盛行“偷秋”之俗。偷秋亦称“摸秋”,壮、汉、瑶、苗、侗等民族多有此俗。中秋之夜,壮族孩童头戴柚子皮,装扮成“高公”或“矮婆”,可到别家庭院拿些摆在供桌上的月饼、瓜果等祭品,不算违禁。
全州等地汉族已婚女子未生育前,其妯娌于中秋深夜潜入他人园中,偷取一只南瓜,并用小孩衣裙包裹,置于女子床前,俗称“送子”,意指早得贵子。龙胜等地壮、瑶、苗、侗等民族的青年及小孩于中秋之夜至他人田园,摘些柚子、玉米、瓜菜,或随取随吃,或聚集共尝。“偷秋”者并非真的偷盗。在壮族、侗族地区,被偷者对“偷秋”者多乐而不骂;在瑶族、苗族地区,“偷秋”者认为被主人叫骂才吉利,故主人虽不介意,但需故作姿态,高声叫骂,然不用污言秽语。
在过去,广西民间亦有中秋“请月姑”和“神游阴间”之俗。梧州一带将“请月姑”称为“降纱笼姑”,靖西、德保等地称为“怀娘月”,罗城仫佬族称为“降仙姬”,龙胜等地瑶、侗民族称为“接仙姑”。此为妇女请月神下凡的游戏,方式不拘,常以三五人或十多人为组,其中一人扮月姑,席地而坐,其他人围坐四周,唱和“月姑调”歌谣,往往通宵不眠。当扮月姑的姑娘唱“人间好风光”时,众人便认为月姑已请来了。众人与月姑对歌,问答四季农活、风景名胜、历史名人等,有的甚至还借月姑做媒介,谈情说爱。在德保县,人们认为住在月宫里的是月哥,因此,农历八月十五是请月哥下凡对歌的日子。在百色市田阳区,民间传说嫦娥有七个女儿,中秋节时可请一对下凡唱歌,俗称召月娘。毛南族称这种活动为“野敬”,活动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举行。仫佬族将这种活动称为“夜禁”,大多在溪边举行,活动方式与壮族的相似。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秋时节的娱乐活动,广西偷秋之俗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