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农历节事 民间倍受重视的节日

2024-09-12 来源:天气网

导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气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物候变化和气候变化情况。虽然在现代科学中有些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事实,但是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那么,农历节事是什么?为什么是民间倍受重视的节日?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农历节事 民间倍受重视的节日

农事

农历节事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以农历来规定的。这些农历节事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与信仰,是民间倍受重视的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的元旦。民间习惯在这一天“过年”,是农历一年当中的第一节日。春节前一天为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民间有在除夕“守岁”的习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充满喜气洋洋的吉庆气氛。

人曰: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正月初一到初七的七天分别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杜甫《人日》诗中有“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之句。

元宵节:正月十五,正值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即第一望日,又和春节相接,自古以来一直是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又称“花灯节”“上元节”。道家有“三元”之说,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生在正月十五,又称上元。元宵节有玩龙灯、舞狮子、吃汤圆的习俗。

社日:农家祭灶祈年的日子。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分别叫“春社”和“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句:“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赉送。”

重日节:我国农历中有七个重日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古俗驱邪祛瘟,道教庆贺西王母诞辰;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晒龙袍;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节事 民间倍受重视的节日

农事

寒食节、清明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寒食节第二天就是清明节,古代是两个节日,现代已经结合为一了。按传统习俗,清明前后要进行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活动。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在五月五日,是民间的重要节日。有双重意义,一是为了祭祀屈原,为屈原招魂;二是避兵鬼、止瘟疫、驱邪禳灾。

七夕:又名乞巧,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民间习俗为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到庭院乞巧。午间把一盆清水放在院中,日中生膜,投针则浮。看水中针影,若呈花草形,便以为得了巧,喜上眉梢。

中元节和孟兰盆会:七月十五日,道家有此日为地官生日之说,为“三元”之中的中元。佛教盛兴后形成重大节日,我国俗称“鬼节”。孟兰盆会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种旧习俗。民间传说“七月十五是中元,阎王开放鬼门关”,所以人们从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日要供奉祖先。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是望日或望日前后,月亮正圆,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人们自然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圆月象征家人团聚,吃的月饼也是圆的,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月日都是九数,所以叫重九;九是阳数,又叫重阳。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蓬饵”和登高赋诗赏景等习俗,意在长寿和高升的吉利象征。

腊八: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佛教寺院称之为“腊八”,设“腊八粥”以资纪念。这一习俗流传至民间,在这一天吃腊八粥,成为象征农民一年辛勤劳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欢乐的庆祝会餐。

腊月二十三:民间祭灶供奉灶王爷的日子。北方俗称“过小年”。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农历节事,民间倍受重视的节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