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鞭炮声声迎新春 大年初一开门放鞭炮

2024-10-12 来源:天气网

导读:每年的春节,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那么,鞭炮声声迎新春是怎么回事?大年初一开门放鞭炮是什么情况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鞭炮声声迎新春 大年初一开门放鞭炮

放鞭炮

鞭炮声声迎新春

年初一午夜零点,当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国大江南北,举国上下鞭炮声遽然响作一团,天地间仿佛震成为混沌一片,宣告了新的一年开始,渲染着新年第一天的热烈气氛。

新年的第一天,古时候叫元旦,就是早晨的意思。为了迎接新年,全国各地几乎都讲究春节早起。一般公鸡打鸣就要起床,有些人甚至一两点钟就起。

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是开门放鞭炮。这在南北朝时就已经盛行,每当鸡鸣,人们用火点燃竹子,发出噼啪的声音,据说可以驱除山趙恶鬼。唐宋时人们在竹筒里装上火药,做成最早的火药爆竹,后来又用纸造的筒子代替竹子,并把它们编成串,叫作“编炮”,因为响声像鞭子,又叫“鞭炮”。现在鞭炮的花样越来越多,老百姓会在不同的时刻以不同的方式燃放,为节日增添喜庆欢乐气氛。大年初一的第一声炮叫作开门炮,俗话说“谁家发得早,谁家过得好”。老百姓都准备好又长又大的鞭炮,赶在别家前面点燃。震耳欲聋的鞭炮过后,人们纷纷打开自家的大门。山东泰安开门时还有开门歌:“大年五更新开门,门里门外是财神。大门外头摇钱树,大门里头聚宝盆。摇钱树上拴海马,聚宝盆里长麒麟。马驮金,驴驮银,骡子驮钱进大门。”

放完鞭炮之后,新年的第一顿饭就上桌了。北方广大地区新年必备的贺年食品是水饺。新年的水饺,很有讲究。常常包入花生、枣、栗子、钱币、糖块,祈求早得子、多得子,人丁兴旺,生活幸福甜蜜,发大财,有福气。老百姓煮饺子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俗语“人家发旺,全凭烧上”,指的就是这件事。烧柴讲究烧芝麻秸秆,一方面芝麻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的发、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下水饺时,不说“碎”、“烂”、“破”,而说“挣了”、“挣了不少”,还故意弄碎几个,以讨口彩。第一碗水饺要敬天地,第二碗敬祖先。在南方新年的第一顿饭以汤圆为主,过去上海人在年初一吃年糕,将年糕切成片后或者与糯米圆子相配,或者和长长的面条同煮,代表着步步高升、团圆和长命百岁。

鞭炮声声迎新春 大年初一开门放鞭炮

鞭炮

然后就是祭天地诸神、祖先,这是一项遍及全国的习俗。一家之长要带领全家共同祭拜。有时候还要一边敬天地诸神,一边默默念叨:“大年初一天气寒,多拜老天一整年。金香炉,银供桌,两把烧香往上搓。五个供,五个馍,五碗干菜随和着,满堂儿女把头磕。”山东泰安的老太太经常念的是:“大年五更地里寒,灶王老天整一年,金香炉,玉石桌,五碗供,三盘馍,五碗扁食往上托。先烧元宝后烧纸,大男小女把头磕,南无弥陀佛。”供品除了水饺、三牲之外,人们还用白面做出动物、瓜果、蔬菜等样式的蒸馍作为供品,并在其上刷上各种面色,称之为花供。

新年全国各地都有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在山东郓城一带有“乞长”的习俗,儿童清早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道:

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

你长粗了做材料,我长长了穿衣裳。

胶东黄县、蓬莱地区初一清早起来有五件事,一是照虚耗,女主人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说是可以逐邪气;二是压窗花,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样窗花放在窗台上;三是打秋千,小孩起床后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这样能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祈不干旱,有好年景;五是丢盛虫,“盛虫”就是年前用面蒸的蟠龙形馍馍,把它扔进囤和面缸中,祈求年年有余。即墨还有请狗风俗。初一早上,各家把五谷杂粮做成各类食品,摆放在院中,请狗食用。传说原来人间的麦穗是从根部长到顶的,收成的麦子堆成山,人们也就不珍惜粮食了。玉帝有一次派天神下界视察,化装成一个叫花子,发现到处是烂掉的麦子,一些儿童坐在一张大饼上玩耍,就汇报给了玉帝。玉帝大怒,吩咐将麦子全部收回。多亏了仙狗盗出了一粒麦种,才使人间有了白面吃。后来仙狗为此被贬下凡,变成了人间的狗。人们为了感谢它,就在初一请狗吃好东西。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鞭炮声声迎新春,大年初一开门放鞭炮”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