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撒岁踩岁照岁守岁压岁除岁 除夕各种各样的方式辞旧迎新

2024-10-18 来源:天气网

导读:祈盼美满团圆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重要心理期待。唐诗中就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万里相思一夜中”的诗句。除夕是我们团圆的日子,也是我们辞旧迎新的时期,那么撒岁踩岁照岁守岁压岁除岁是什么?除夕各种各样的方式辞旧迎新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撒岁踩岁照岁守岁压岁除岁 除夕各种各样的方式辞旧迎新

除夕

撒岁踩岁照岁守岁压岁除岁

除夕夜是新旧交替的夜晚,因而人们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辞旧、迎新。

撒岁、踩岁。山东鄄城等地要在除夕这天下午打扫庭院,然后将芝麻秆撒在院内,叫做“撒岁”,并且边撒边念:“东撒岁,西撒岁,儿成双,女成对,白妮儿胖小,都往家跑。”撒完之后还要人站上去踩,为之“踩岁”,因为岁谐音为“祟”,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将邪祟撒出,踏在脚下,永不翻身。还有的说撒岁是为了不让姜子牙的老婆扫把星进门。

照岁。除夕之夜讲究灯火通明,过去没有电灯的时候,人们要在家中每道门前都点上蜡烛;有的会竖立“灯笼杆子”,即用一根长木杆挑起灯笼竖在天井里;有的用火盆装柴点燃,要一直燃烧三天才能熄灭,叫做“沤岁”。济南讲究在除夕之夜“照厅”,就是家家在大门前点燃一捆麦秸秆,火势之旺能把整个院子都照亮。等火熄灭后将灰烬铲起,在门前撒一个半圆形,罩住大门口,认为这样就能使妖魔鬼怪不敢靠近。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熬五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那种叫“年”的怪兽,不仅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而且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吃过晚饭后,大家谁都不敢睡觉,点起蜡烛或油灯,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除夕之夜正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时,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一起见证岁月的流逝、新年的到来。古人有诗云:“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守岁,有辞旧迎新、教人珍惜流光的深刻含义。过去人们守岁一般要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闲聊,儿童围在大人身边玩耍,也强忍住不睡,一直等到零点的到来。现在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的守岁方式也变得多样起来,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或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干脆把时间消耗在牌桌前。而且对于时间的要求也已经没有那么严格,谁困了就可以去睡,不必非要熬到零点。

撒岁踩岁照岁守岁压岁除岁 除夕各种各样的方式辞旧迎新

除夕

放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枕角自收藏,商量爆竹场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一首咏压岁钱的诗,生动地描绘了压岁钱对于儿童的重要性。除夕之夜,晚辈要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必须给晚辈压岁钱,因为“岁”与“祟”同音,有了压岁钱就可以把“祟”压住,以保佑小孩来年不生病受灾。最早的压岁钱起源于汉代,当时只是避邪观赏用的佩戴物,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古时压岁钱是用红绳穿起来的铜钱,现在多用红纸包纸币当作压岁钱。一般是吃完年夜饭之后直接给压岁钱,叫“年份子”,有的发糖块,叫“有甜头”,而在有的地方则是父母等孩子睡熟之后悄悄将压岁钱放在孩子枕下。无论什么时候给,压岁钱都讲究除夕晚上由孩子枕着入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压住了“祟”。

压岁钱一般是由本家的长辈给未成年的晚辈,数目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其压祟避邪的吉意。但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在对待压岁钱的观念上逐渐有攀比之势,甚至有的地方给压岁钱已成为送礼行贿的手段之一,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歪曲,对此要正确看待。

爆竹除岁。爆竹最早是驱疫的火药,相传魏代马钧发明了鞭炮,隋炀帝时期出现了焰火,宋朝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见除夕燃放爆竹在宋朝时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全国各地放鞭炮的时间和次数均不相同。山东滕县在除夕这天午后就要放一次鞭炮;泰安人在年夜饭开饭之前放;德州是在吃完饺子之后放;而胶东人则是在饺子刚出锅时就放一挂鞭炮。除此之外,零点到来时放鞭炮可谓是各地统一。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一阵阵鞭炮声便接二连三地响彻云霄,随之一起升上天空的还有无数绚烂至极的烟花。人人皆仰头而望,旧的一年就在这鞭炮声中离我们而去,迎接我们的,是新一年的春天。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撒岁踩岁照岁守岁压岁除岁,除夕各种各样的方式辞旧迎新”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