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春联是什么 关于对联形式的历史

2024-10-19 来源:天气网

导读:传统节庆是人类社会普遍传承的一宗重大的显象文化事象。它紧密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实际从远古走来,在传承的过程中又不间断地变异着,丰富着,发展着,延续着……自古以来,我国的历代文化史册中有关岁时节日的记述就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么,春联是什么?关于对联形式的历史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春联是什么 关于对联形式的历史

春联

春联

春联亦称“对联”、“楹联”、“门对”、“对子”、“春贴”。春联以其上下联字数相等、节奏相同、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文字精巧,以其能描绘时代的背景,能抒发美好的愿望,被誉为最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也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文娱活动的方法。

关于对联形式的历史,清人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道:“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这是说最早的联出自五代时蜀主孟袒在桃符上的题词。他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副对联。书写对联,到了宋朝便推而广之,到了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了。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一个明证。

原来的春联都是沿用“桃符”的做法,在桃木条上题写联语。用红纸写春联则始于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在春节前夕,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所有公卿到平民均要在春节时张贴对联。朱元璋还微服出访,发现有一户阉猪佬没贴对联,原来他不会写字。朱元璋大笔一挥,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联语,既适阉猪佬的身份也道出人世间的一个基本生活哲理。朱元璋还给大臣写过不少联。他给中山王徐达的联是:“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为大臣陶安撰联为:“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清朝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喜欢对联。由于明、清两代的皇帝的提倡,所以对联更盛行了。一些名人,尤其是文人常以撰对联为乐事,因而也确实出现了不少精联、趣联、奇联。仅适用于春节用的对联,就数不胜数。如:

人勤春早,物阜年丰。

山河永固,天地同春。

春光迎盛世,旭日耀新春。

物换星移推腊去,风和日丽送春来。世泽常推耕读好,家生最重德才高。物华天宝年年富,人杰地灵处处春。

春联是什么 关于对联形式的历史

春联

日丽风和,江山如锦绣;年丰人寿,天地满春光。

春联大体上可分为:街门对、二门对、屋门对,均为立幅,每幅加一与立幅联文内容相符的横批,也有的是一个“福”字。

内廷、王公府第多用白宣纸镶红边,也有的是用白纸书写后,然后再裱装在固定的格屉上面,联心的四周都镶以内红外蓝两条极窄的纸边。《燕京岁时记·春联条》在谈到王府这一形制时写道:“非宗室不可擅用”,且一般宗室也不可擅用,惟满蒙亲王、贝勒府、贝子府才悬挂这种格式的春联。其联文的书法是娟秀、妩媚、端正的馆阁体,联文的形制则是应制体,如“宝瑟和瑶琴,百子池边春满;金柯连玉叶,万年枝上云多”,且不用横批。清代,京官满人的大宅门多书:“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横批为“国恩家庆”。

一般住户的对联多用红纸书写,或为黑字,或为金字,联文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等等,横批为“一元复始”,“三阳开泰”等。文人雅士、豪门大户的廊前明柱上有抱柱对儿,联文也颇具雅气,如“礼门仪路方规矩、治水仁山古画图”等等。

如主人家在一年内有父、母去世者,称之为守制,守制的家庭过年很少贴春联,极少贴联者,多用蓝纸,联文也无嘉庆的含意。

春条是利用在写春联时多余的边裁下窄的长条,书联的人信笔写上几句吉祥的话语,谓之春条。京郊农村称之为:“炕贴儿”。也有用整张纸裁写的,其形制多为斗方儿。

大春条多贴在窗框中间或墙壁上,书写的多为:“合家欢乐,人口平安”、“福在眼前,抬头见喜”。小春条的内容多为:“人财两旺”,“平安如意”,“万事亨通”,“五福临门”……此外还有贴在山墙上的“吉星高照”,正对门户的“出门见喜”,贴在影壁墙上的“鸿禧”、“迎祥”,贴在佛堂前的:“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以及贴在鸡舍、马棚、驴棚、猪圈、车辕处的:“六畜兴旺”、“大吉大利”、“肥猪满圈”,贴在灯杆上的“吉星高照”,贴在石磨上的“白虎呈祥”,贴在仓屯上的“五谷丰登”,贴在躺箱上的“黄金万两”等等。

旧京贴春条者有“四多四少”,即:郊区农民多,城市居民少,小户人家多,大户人家少,汉族多,满族少,经商者多,为仕者少。

春条虽在书籍上无此门类,但它却是一种极为普遍通俗的现象,以不拘地点、不拘内容、不拘尺寸大小、直贴斜贴随意的活泼形式而为人喜爱而沿袭,在突出喜庆氛围上起了很大作用,且是废物利用,显现了节俭的古风。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春联是什么,关于对联形式的历史”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