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 元宵灯谜制谜的方法

2024-10-22 来源:天气网

导读:在我们的印象中,猜灯谜活动会出现在元宵节,而且举办得特别热闹,有奖品等着你去领取,只要你猜中灯谜的答案就行。那么,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去哪看呢?元宵灯谜制谜的方法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 元宵灯谜制谜的方法

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这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我国的谜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

东汉末年的蔡邕曾创文义谜语,这是灯谜的前身。蔡邕在读罢曹娥碑时,激动异常,一是碑上所记的曹娥,投江寻找父亲而死,感人;二是写此碑文的,竟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女孩,惊人。蔡邕就在碑后写了“黄绢幼妇,外孙前臼”八个大字。后来曹操率众经过此碑时,读罢问其左右谁能解此八个字,当即主簿杨修说我已解出,曹操没让他说出谜底。行军三十里后,曹操已悟出是“绝妙好辞”四个字。与杨修一对完全相符。原来“黄绢”是“有色之丝”,这是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组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子”合为“好”;“商臼”是捣蒜的用具,蒜味为辛,童臼是受辛的工具,“受辛”是繁体的“辞”字。出谜的聪明,猜谜的也才智过人。曹操也善此道,曾在新修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立即让人把门改了,因为嫌门“阔”了。曹操还在酥糕点的盒上写“合”字,猜中者一人吃一口,“人一口”为“合”。与曹操同期的孔融曾把“鲁”字写做“渔人屈节,水谮匿方,何时进止,出寺驰张。”“渔”一“水谮”,只剩“鱼”字了;“时”的繁体字为“時”,“時”一“出寺”,只剩“日”了;“鲁”字是上“鱼”下“日”组成。所举几例,正好证实了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其辞,使昏谜也。”说明猜谜活动在汉魏时期已逐渐盛行了。

说到灯谜,宋朝就出现了。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有好事的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遇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话,戏弄人。”说明节日期间,灯上有谜语的现象早已成为节俗活动的一项内容了。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猜时颇费心思,猜中欣喜若狂,还具有知识性,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不但深受欢迎,而且不断丰富发展。从宋朝到清朝,猜谜活动备受青睐,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猜法越来越多,参与者也越来越众多。颐禄在《清嘉录》对清时元宵佳节的猜谜活动做了描述,“好事者,巧作隐语,粘诸灯,灯一面复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疏药,随意出之。中者,以隐糜、陟厘、不律、端溪、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谓之谜赠。”猜谜猜中有奖,有的是难猜的被猜中才有奖。如刘廷玑《在园杂志》中,记康熙年间时俗中记:“凡难猜之格,其条下亦书打得者赠某物,如笔墨、息香、白扇之类。”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尤其是与汉字相结合的猜谜,更是我国所独有。经过漫长历史的积累,我国的谜语已难以统计其数之多。仅以清朝末期的张玉霖的《百二十家抄》看,已收集谜语十万条了。

制谜的方法也渐渐多起来,从谜底特殊构成的格式看,就有以下四十多种:秋千格、卷帘格、回文格、离合格、调首格、调尾格、调腰格、上楼格、下楼格、双钩格、辘轭格、白头格、素心格、梨花格、虾须格、燕尾格、展翼格、蜓尾格、中分格、曹娥格、破锦格、徐妃格、摘顶格、摘底格、折巾格、只履格、遥对格、求凤格、探骊格、隐目格、并头格、并尾格、并中格、加冠格、纳履格、嵌腰格、脱帽格、脱靴格、控心格等。凡学猜谜的,不能不学谜格,只有掌握了谜格的规律,才能掌握猜谜的方法,缩小猜谜的范围,在短时间内猜中更多的谜语。

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 元宵灯谜制谜的方法

花灯

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佳节,边观灯边猜谜,不失人间一乐。在那“小梅初放月初圆”、“华灯火树红相斗”的环境中玩赏猜谜,的确别有一番滋味!

用“元宵”题材制作的灯谜很多,有借元宵夜真情实景的,也有借前人元宵诗句来加以发挥的,还有以朝代名称相扣合的,可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如以“上元夜景”为谜面,猜词牌名“灯月交辉”,谜底即是对元宵夜景的真实写照。

元宵与中秋虽然都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然而景色却大不相同,宋人陈三聘一语道出了二者的区别:“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又如以“摩肩接踵共赏灯”为谜面,猜旅游用语“集体观光”,谜面记述的是“上元之夜人如狂,新灯新月同光芒”的元宵夜盛况;人们肩挨肩、脚跟脚地争相观赏各类花灯,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因而谜底“集体观光”要别解为“大家一起观赏灯光”方能猜中。

还有借题发挥的,如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谜面,猜“仃”字。谜面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辛词极为精彩地描绘了元宵之夜满城灯火、游人如织、酣歌妙舞的热闹场面,并记述了一对意中人长街巧遇的惊喜情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猜此谜时,只需按照谜面的提示去揣度:“那人却在”,取个“人”;“灯火阑珊处”,即把“灯”字中的“火”“阑珊”掉,剩下“丁”,便可得出谜底。

以历史朝代相扣合的,如以“元宵”猜成语“一朝一夕”。谜底须别解为谜面中的“元”、“宵”两字相照应。又如以“清明前夜悬灯猜”为谜面,射京剧名“元宵谜”:“清明前”扣“元”(“清明”须别解为朝代名称,因“清”、“明”之前是“元”朝);“夜”扣“宵”;“悬灯猜”扣“谜”。如此条分缕析,分段扣合,才能准确无误,稳操胜券!

灯节晚间主办者将谜条(谜面、迷目)张贴在各式的花灯上或灯与灯之间的拉绳上,任人猜射,猜中有奖,以助兴趣。早先所给的奖品上至绫罗绸缎各项尺头,下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后来仅是象征性的纪念品,如书签信笺之类。有的铺子故意将奖品标出,如“奖苹果三千”,一旦有人猜中,则仅给一苹果上插三根牙签,以资笑乐,许多围观者为之捧腹。

猜灯谜可以增加知识,锻炼智力,使人的思路敏捷,同时活跃了节日气氛。灯会上喜气洋洋,三五成群,互相切磋,互比才智。有的游人,余兴未尽,在归途上还与谜友们对刚才见到的灯谜进行猜射、品评。清人赵骏烈在他的《燕城灯市竹枝词》中说:“灯谜巧幻胜天工,不惜奇珍与酒红。多少才人争夺彩,夸长竞短走胡同。”反映了当时灯市打灯谜的盛况。

民间的猜谜是根据猜谜者的智力而定的。自简至繁,自易至难,有俗有雅,但多为身边的所见之物。有时是大人说给孩子猜,也有时是孩子们彼此互相说猜。如“麻屋子,白胖子,外面罩着红袍子”(花生);“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洗了不干净,不洗倒干净。洗了不能吃,不洗倒能吃”(水);“老牛单走独木桥”(生)……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元宵灯谜制谜的方法”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