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关于中和乐舞的介绍 中和节节俗之赐尺赠刀

2024-10-29 来源:天气网

导读:中和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的阐述。对于中和节的一些节日风俗,我们也要具体去了解和分析。那么,关于中和乐舞的介绍去哪看呢?中和节节俗之赐尺赠刀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关于中和乐舞的介绍 中和节节俗之赐尺赠刀

关于中和乐舞的介绍

有歌自少不了舞,《新唐书·礼乐志》有明确记载“昭义军节度使王虔休以德宗大辰未有大乐,乃作《继天诞圣乐》以宫为调,帝因而作中和乐舞。”史料中关于中和乐舞的记载已不多见,《唐会要》记载:“大抵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气,而成一岁之功也。不闻沾滞之声,长作中和之乐。”此处说的就是唐代的中和乐舞。通过以上几则史料,可以确定中和乐、中和舞都是德宗皇帝亲自制作确立的。中和乐以王虔休进奉的《继天诞圣乐》为底本,应当是一种轻快、愉悦、明朗的音乐。中和乐舞的出现得益于中和节的确立,在宴会上表演,不仅活跃气氛,而且体现了唐代君臣们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盼和愿景。宫廷内歌舞升平,作为全国性的节日,民间自然也是少不了中和节的气息。民间的官吏受欢乐节庆气息的影响,自会吟诗几首。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

唐·吕渭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关于中和乐舞的介绍 中和节节俗之赐尺赠刀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中和节在德宗时期一度繁盛,形成的中和乐舞现在已不可见,但从明清时期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中和韶乐中可见一斑。因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均设立专职官员和职能部门负责有关音乐事宜。明初,太祖朱元璋将雅乐更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至今。中和韶乐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五声音阶;一字一音,保存和延续了先秦雅乐的特征;八音具备;有乐必有歌;突出钟声磬韵,体现“金声玉振”的特色。如今中和韶乐丧失了昔日赖以生存的舞台,演出人员的演出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现代人对传统音乐日渐失去兴趣,中和韶乐这样的中华经典曲目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赐尺赠刀

中和节的节俗中有皇帝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古人认为根据星象推算,仲春二月是“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礼记·月令》。仲春二月,古人根据星象推断出是昼夜平分之时,进而引申出“平”的意向,也就是一个所谓的标准。中和节皇帝赐尺,一方面是希望大臣以治国标准来向皇帝进言施政得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臣子们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自己。皇帝将尺赐给臣子,也包含了对于臣子公平正当行使权利的期待,希望其对皇帝和国家社稷忠正耿直。关于中和节皇帝赐尺的记载至今仍能看到一些,例如白居易曾对其获赐御尺在《中和日谢恩赐尺状》有所记载。在中和节时,皇帝会赐尺给臣子,同时也让官僚们相互之间以刀尺相赠,这是皇帝希望君臣不疑,希望臣子们可以效忠自己、报效国家,全国统一稳定,开创历史新篇章。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和乐舞的介绍,中和节节俗之赐尺赠刀”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