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的人物纪念说

2024-10-29 来源:天气网

导读:农历五月初五是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那么,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端午的人物纪念说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的人物纪念说

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

提到端午节的来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屈原。其实,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的雏形就已经存在。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终归纳起来有两类最基本的说法,一类起源说认为端午节俗主要源自先民避疫祈福的心理诉求,如夏至说、辟邪说、龙图腾祭祀说、祭天祈年说等。另一类起源说认为端午节源自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的纪念,如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陈临、勾践等。但自秦汉以后,端午以“纪念屈原说”由沅湘渐传至全国,并相沿至今。避疫和纪念也一直成为后世端午节并行的两大主题,两千多年来传承不衰。无论是避疫祈福之说,还是人物纪念之说,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求安祈福的价值取向、孝亲尊祖的报本观念和忠君节义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旨趣。

人物纪念说

(一)纪念屈原起源说

现如今关于端午节由来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纪念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纪念屈原也成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同时也是端午节的精神象征。关于屈原,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博学多才、学养深厚、擅长辞令,尤其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是楚国贵族中难得的人才,因此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这样重要的官职。屈原一心想改变楚国江河日下的局面,积极提倡变法改革,但由于牵扯到一些贵族和大臣们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基于和他同朝的上官大夫靳尚和一伙奸佞小人的离间,昏聩的楚怀王不再信任并且渐渐疏远了屈原,接着又罢免了他,使他无法参政议政。满腹怨愤无处倾泻,于是屈原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离骚》。后来屈原又被流放到更远更偏僻的地方,当流放中的屈原得知楚国郢都陷落后,满怀悲愤地写下了著名的《怀沙》,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端午节吃粽子等确实与屈原有关,有唐代文秀《端午》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后人感于他的忠贞,在他投江而亡之日追忆并纪念他,久而久之形成了节日,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传统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的人物纪念说

端午节

(二)纪念伍子胥起源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起源,端午的人物纪念说”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