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春节习俗之门神与春联 春节年画的习俗

2024-11-05 来源:天气网

导读:我们常说的“过年”就是庆祝农历新一年的到来,中国现在都以农历一月一日为岁首,每年都会隆重庆祝节日的到来,还有法定假期让大家过得好。那么,春节习俗之门神与春联是怎么回事?春节年画的习俗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春节习俗之门神与春联 春节年画的习俗

春节

门神与春联、年画

经过逐傩仪式把恶鬼赶走后,决不能让它们再进家门,中国人很早就有除夕贴门神的习俗。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据东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风俗通·祀典》引《黄帝书》、蔡邕《独断》记载,沧海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伸展三千里,其枝的东北曰鬼门,有万鬼出入。树上有神荼、郁垒兄弟俩,负责领阅万鬼,拿着苇索,有恶鬼就捆起来喂老虎。黄帝请他俩驱鬼,以桃木梗(茎)削神荼、郁垒的形象立在门上,并在门上悬挂苇索,称作“悬苇”。

唐宋时,因刻桃木人太麻烦,干脆在桃木板上画二人的像,或写上二人的名字,除夕更换,叫作“仙木”,或叫“桃符”。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换旧符”就是更换这种桃符。

唐末五代时,人们又以钟馗为门神。据《唐逸史》和《梦溪笔谈》记载,唐玄宗病中梦见一个大鬼捉住一个小鬼,把小鬼的眼睛剜出来吃了。自称是落第武举钟馗,为玄宗扫除妖孽。玄宗醒后,病就好了。于是,命画家吴道子画钟馗像,手持宝剑,捉一小鬼。这样,钟馗取代了神荼、郁垒,成为门神。

钟馗任门神不久,大概是因为他狰狞的形象与春节欢快的气氛不和谐,显得不够庄重,也可能是因为他一个人把不住两扇门,很快又被撤换,把门神的职位让给了秦琼、尉迟敬德。据《三教搜神大全》载,唐太宗患病,夜里常听到鬼呼叫。秦琼、尉迟敬德自愿守门,鬼就不敢来了。唐太宗不好老烦劳二人守门,命画二人的像,贴在宫门上,鬼照样不敢来。后来,渐渐传到民间,南宋以后民间的门神,大部分是秦琼、尉迟敬德的画像了。明人吴承恩还把这一传说写进了《西游记》中。

春节习俗之门神与春联 春节年画的习俗

春节

近代民间的门神,逐渐模糊为二武士像,有温峤、岳飞、赵公明、孙膑、庞涓等各种说法。

由于门神信仰风俗的影响和印刷术的兴起,唐末五代又出现了贴春联和年画的新风俗。

唐代已兴起了雕版印刷术,人们开始在纸上印门神。印出来的门神不仅能驱鬼,而且还具有观赏、装饰价值。于是,到宋代便出现了木版年画。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昭、绿珠四人,习惯上称《四美图》。明末清初,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木刻年画最著名。

雕版印刷的门神出现后,桃符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五代时,人们开始在桃符上写一些吉利词句,挂在门上。《宋史·五行志》载,宋朝“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点置寝门左右”。据《蜀祷杌》记载,五代十国时,后蜀孟袒自题桃符板“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中国的对偶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汉魏六朝的骈体文刻意追求对偶,古诗中特别是唐诗中有许多对偶佳句,在此基础上春联很快沿袭成俗。直到今天的农村,仍久盛不衰。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春节习俗之门神与春联,春节年画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