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 恶月恶日的恐怖是什么

2024-11-06 来源:天气网

导读: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那么,恶月恶日的恐怖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 恶月恶日的恐怖是什么

端午

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

端午节在夏历五月五日,又称端五、重午、端阳。它的形成是各地风俗互相融合的产物,现在仍有不同的地区特色。一般说来,北方起自五月是恶月,端午是驱邪避恶之日;南方起自越民族的龙图腾祭祀和龙舟竞渡。

恶月恶日的恐怖

至迟到战国时期,北方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了。《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田文于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告诫其母说,“勿举也”,其母偷偷把他养活下来。待田婴发现,孟尝君已经长大了,对其母大发雷霆,说“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孟尝君据理力争,才活了下来。

两汉时期的人认为,不仅五月子不吉利,整个五月都万事不利。《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论衡·四讳》:“讳举正月、五月子。”

这些观念,不仅使古人处在恶月恶日的恐怖中,而且使生在该日的婴儿惨遭遗弃,有幸活下来的也时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南朝宋王镇恶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出继疏族,祖父王猛将他留了下来,名之为“镇恶”。宋徽宗五月五日生,因俗忌改为十月十日,并称为“天宁节”。

其实,视五月为恶月也有一定的道理。五月已进入夏季,蛇、蝎、蜈蚣、蜂、蜮等五毒虫和蚊、蝇等毒虫都进入旺季,人们受伤后的伤口也容易发炎。由于它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幸,所以将其视为恶月。古人开始以感性的、质朴的认识来改造自然,顽强地生存。于是,又产生了五月端午的种种风俗。

五月端午节的由来故事

1、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

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 恶月恶日的恐怖是什么

屈原

据传说,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他因忠诚于国家,遭受排挤,但他始终热爱自己的祖国,并用文字来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心情。

然而,由于受上层权力斗争的牵扯,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边的一座山上。他眼见着自己的祖国楚国在弱化,痛心而无奈。终于,他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闻讯赶来的百姓痛哭不已,急忙驾船到汨罗江上去搜寻屈原,纷纷向江中投入粽子,这是为了防止鱼虾蛇蚯靠近屈原的尸体,从而使屈原的尸体被保护得更好。

后来,这个节日就被称为“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活动,以示敬意。

2、纪念吴国伍子胥

端午节还有另一种广为流传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事家,曾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然而,他在吴国的政治斗争中被陷害,最终被吴王夫差赐死。在临死前,伍子胥要求将他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

果然,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吴国被越国所灭。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诚的爱国者,便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这个传说中,端午节的习俗包括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其中,吃粽子象征着怀念伍子胥的忠诚,而挂艾草和佩香囊则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平安。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恶月恶日的恐怖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