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中国民间节日元宵习俗 元宵节主要有哪些习俗

2024-04-17 来源:天气网

导读:正月十五到了,我们要过元宵节了,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节日,我们过元宵的习俗那么多,你记住了几个呢?是吃元宵,还是猜灯谜呢?想知道中国民间节日元宵习俗是什么,元宵节主要有哪些习俗,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中国民间节日元宵习俗 元宵节主要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

中国民间节日元宵习俗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其产生与道教相关。道家把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分别称为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

元宵即指正月十五。

元宵挂灯庆贺,有学者说始于汉代,唐宋间盛行,明清沿袭,至今未变。元宵节主要有挂灯、猜灯谜和吃元宵(即汤团)等习俗。

元宵节主要有哪些习俗

1.张灯。

元宵张灯习俗的起源,目前有三说:

一说放灯起源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汉明帝信佛,每逢正月十五日晚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表示对佛的尊敬。

二说西汉文帝时大将周勃平定“吕氏之乱”,胜利凯旋时正是正月十五日。汉文帝每逢这天夜晚令京城张灯挂彩,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庆贺胜利。

三说是祭祀太一神。太一(即泰乙)神,是最高的天神,战国时已祭之,但未点灯。西汉开始于正月十五日夜晚点灯祭神。宋人《太平御览》引《史记·乐书》曰:“汉祭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览灯,是其遗事。”

元宵挂灯,在南北朝时蔚然成风,南朝梁简文帝还撰《列灯赋》描写元宵张灯的盛景。当时已有油灯、漆灯、燃香、点蜡等,如有月色,灯月交辉,观灯则更具乐趣。唐朝观灯增为三天,还定了国假日,官衙停止办公以作庆贺。《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记载,韩国夫人(即杨贵妃的二姐)家的百枝灯树,高达80尺,竖之如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朝正月十五日夜,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705一706年)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唐玄宗时,以缯彩结灯楼,广20间,高达150尺。北宋元宵活动增为五夜,《燕翼贻谋录》记载,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正月甲辰诏曰:“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又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又在正月十三预放一天,实增为六夜。明太祖又下诏可延为十夜。

中国民间节日元宵习俗 元宵节主要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一位州宫田登,因“灯”与“登”音同,十分忌讳,州人只好称“灯”为“火”。到元宵节时,州衙贴出告示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的。

2.打灯谜。

谜语,我国早已流行,秦汉时期已较普遍,但与灯联在一起,变为灯谜,约始于宋代。把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猜射,的确增加了雅趣。王文濡《春谜大观序》记载:“旧籍相传,宋仁宗时,上元佳节,金吾放夜,文人学士相与装点风雅,歌颂升平,拈诗成谜,悬灯以招猜者。”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杭州:“有人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明清时此俗日益盛行。据《剪胜野闻》记载,明初朱元璋有一次元宵节夜微服上街观灯,看见有个灯谜是画了一个赤脚妇人怀抱一个大西瓜,心中大怒。原因是朱元璋少年时当过和尚,他的马皇后又是淮西人,因此他怀疑“怀西瓜”是隐喻“淮西”,西瓜隐喻光头和尚。此事亦可一笑。而现在,灯谜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为民间所喜爱。

3.吃元宵(汤团)。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时,元宵节多食豆粥,唐代改吃面茧和焦追。面茧,即茧形的面食品;焦追类似烤饼。宋代吃盐豉汤和绿豆粉做成的科斗羹,一些地方还吃汤圆,时称圆子。宋人《本心斋蔬食谱》介绍了汤圆的做法与特点:“团团秫粉,点点蔗糖;浴以沉水,清甘且香。”明清以来,汤圆日益普遍,成为民间重要节日食品与点心,南方多叫水团、汤团,北方多叫元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认为吃元宵和“袁消”音近,生怕不吉利,改为汤团。今民间认为吃汤团有家人团圆、幸福吉利之意,故每逢家人会聚之际便吃汤团。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国民间节日元宵习俗,元宵节主要有哪些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测试

更多>>

相关资讯